兖州晚上哪有站小巷的?记者带你夜探城市烟火气

2025-04-05 06:08:04 | 来源:王宜环后新闻网
小字号

兖州晚上哪有站小巷的?记者带你夜探城市烟火气

🌃 现场直击:凌晨的兖州小巷藏着什么?
"老铁们看这烧烤摊的烟火!"2025年3月25日晚上10点,我举着手机站在兖州鼓楼东街巷口,直播间瞬间涌入三千多人。这条白天冷清的背街小巷,一到晚上就像被施了魔法——二十多家小吃摊顺着墙根排开,空气里混着孜然香和糖炒栗子的甜腻。

家住附近的张大姐边炸臭豆腐边说:"现在年轻人就爱这口,我每天能卖三百多串。"她身后褪色的"文明城市"标语墙,被各色LED灯牌照得花花绿绿。要说这地方怎么突然火起来的?得从半年前说起...


🍢 烟火气背后的城市温度
"刚开始就三五个摊子,后来口口相传就成气候了。"在城管局干了八年的老王递给我一杯绿豆汤,"现在我们有专门的值班组,既保证秩序又保留特色。"他手机里存着份数据:夜市带动的就业岗位比去年多了47%,连带着周边店铺的闭店时间都延后了两小时。

正说着,几个穿汉服的姑娘举着糖葫芦跑来:"大叔能让让吗?我们要拍抖音!"她们身后,六十多岁的修鞋匠老李头乐呵呵地给运动鞋贴底胶,摊位上挂着二维码——这年头,没个移动支付都不好意思摆摊。


🤔 为啥大家爱钻小巷子?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纳闷。直到跟着00后小陈体验了把"巷子觅食攻略":"你看这家麻辣烫,老板记性特好!上次我说不要香菜,隔了半个月再来他还记得。"她手机里存着二十多家摊主的微信,最近还组了个"巷子吃货群"。

心理学教授刘芳在采访中说:"现代人需要这种'可控的混乱',既满足探索欲又有安全感。"这话听着玄乎,但看着巷子里端着奶茶溜达的情侣、蹲在马路牙子上撸串的程序员,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 市民声音:有人欢喜有人愁
住在三楼的王阿姨却直摇头:"我家小孙子背课文,楼下吆喝'烤面筋'的声音比课文还响。"她家阳台挂着三床厚棉被,"挡油烟比窗帘好使"。但转头看见楼下卖煎饼的夫妻给环卫工送早餐,又补了句:"都不容易..."

做凉皮的老赵倒是看得开:"以前在菜市场摆摊,现在月租能省两千多。"他神秘兮兮地掏出个账本:"上个月净赚这个数!"比划的手指头让我差点以为他在搞地下交易。


🔍 未来咋整?平衡点在哪里?
凌晨一点,垃圾清运车闪着蓝光开进巷子。环卫工老周说:"现在每天要多运三车垃圾,但看着年轻人吃得开心,我们也跟着乐呵。"城市管理研究所刚发布的报告显示,类似夜市在全国已出现178处,兖州的卫生考评居然排进了前十。

要说我的个人看法?这种自发形成的夜市就像城市毛细血管,光靠"堵"肯定不行。那天看见几个高中生帮摊主收摊,突然觉得——或许真正的城市文明,就该是既有秩序又有人情味的烟火气。就像烤面筋的大哥说的:"咱不偷不抢的,给大伙儿整口热乎吃食,咋就不体面了?"

站在凌晨两点的巷口,闻着还没散尽的烧烤味,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老家那个被取缔的夜市。现在年轻人用手机导航找巷子,用直播记录烟火气,用评分软件选摊位,这不就是新时代的"赶大集"吗?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兖州人,会不会也像我们怀念老夜市那样,怀念现在这些亮着LED灯的小巷子。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