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98场:老城新生的烟火气从哪儿冒出来?

2025-04-05 05:57:09 | 来源:然门要警新闻网
小字号

禅城98场:老城新生的烟火气从哪儿冒出来?

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老城区改造必死"的魔咒吗?2025年3月25号正式亮相的禅城98场,硬生生把这个说法给破了!这个由旧陶瓷厂改造的文创园区,开业当天就涌进三万人,你说邪乎不邪乎?

🚧 破厂房变打卡圣地?这事靠谱吗

说实话,头回听说要把西华路那排破厂房改成商业区,街坊们都在摇头。张大姐在陶瓷厂门口卖了二十年肠粉,她跟我比划:"就那漏雨的顶棚、锈成渣的铁门,改来改去还不是搞成鬼城?"

谁曾想设计师玩了个"时空折叠"的骚操作。他们把上世纪80年代的陶瓷窑炉原样保留,直接罩上全透明玻璃顶,现在你既能摸着凹凸不平的老砖墙,又能抬头看无人机表演——这种魔幻混搭,年轻人哪扛得住啊!


关键数据打脸预测(别眨眼):- 改造保留原始建筑结构达85%- 新增300家微型商铺入驻- 开业首月带动周边房租涨了15%(房东们嘴都笑歪了)


💡 文创园遍地开花,凭啥它火了

这事儿得从招商策略说起。园区负责人老陈拍着胸脯说:"我们专收'三无产品'——无名艺术家、无证手艺人、无固定摊主!"你别说,还真让他赌对了。

举个栗子,三楼的"鬼马陶艺坊"就是个典型。90后店主阿强原本在城中村倒腾仿古瓷器,现在他搞了个"现场摔碗"体验区。游客花50块就能亲手砸个瓷碗,碎片还能现场做成挂坠——这种疯点子,传统商场谁敢试?


爆款套路揭秘:1️⃣ 保留工业风骨架(省下装修钱)2️⃣ 按季度换商户(永远有新鲜感)3️⃣ 每家店必须开发互动项目(拍照发圈才是王道)


🤑 赚钱的到底是哪些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最赚的居然是收废品的老王。他在园区角落包了三个集装箱,改造成"复古废品艺术馆"。别人眼里的破铜烂铁,经他摆弄就成了赛博朋克装置——光卖矿泉水瓶做的吊灯,一个月流水破八万!

不过也有栽跟头的。东门那家AI绘画馆,开业时队伍排到马路上,结果三个月就凉了。老板娘阿珍叹气:"大家就图个新鲜,拍完照谁还来第二次?"你看,没点真本事,在网红经济里还真混不下去。


🤔 争议来了:这还是原来的禅城吗

老街坊李伯天天在园区门口转悠:"以前五毛钱的绿豆冰棍找不着咯,现在动不动三十八块的网红奶茶..."但转头他孙女在汉服体验店打工,时薪比大学生还高——这新旧交替的阵痛,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

规划局的人偷偷告诉我,他们最得意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把二十多个非遗传承人请进了园区。广绣大师梁姨的工作室藏在B区二楼,虽然门庭冷落,但她说:"能有年轻人路过多看一眼,这门手艺就多活一天。"


🌟 个人观点时间

要我说,禅城98场最牛的不是设计多惊艳,而是搞明白了"人气密码"。它不像某些文创园硬凹文艺范儿,而是把市井气和艺术味搅和在一起——你可以端着咖啡看行为艺术,也能蹲在马路牙子嗦螺蛳粉,这种混不吝的劲儿,才是老城该有的生命力。

不过隐患也不是没有。最近已经看到有连锁品牌开始挤走原创小店,园区管理者要是光盯着租金收入,迟早会重蹈"千园一面"的覆辙。说到底,烟火气不是规划出来的,得让那些真会折腾的年轻人继续"胡来",这地方才能真正活起来。

下次去记得带够充电宝,里头弯弯绕绕的巷子多得是,保不准转角就撞见个弹琵琶的机器人,或者正在烙韭菜盒子的光头大叔——哎对了,西门厕所旁边那家牛杂摊,记得多加辣!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