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一支路150快餐:2025年平价美食圈能走多远?
哎你别说,最近朋友圈全在刷"渝北一支路150块吃一天",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营销噱头?今儿咱就带大伙儿去现场扒一扒。3月25号早上九点,我揣着两百块现金钻进这条三百米长的背街小巷,好家伙,整条街飘着红油香,二十几个摊位前人头攒动,卖凉面的李大姐边颠勺边喊:"小妹儿要不要加个蛋?加蛋不加钱!"
先给各位划重点:这里的"150快餐"不是单份价格,而是整条街搞的"包月套餐"。交150块押金领饭卡,每天能选三荤两素套餐,月底结算多退少补。我跟着住附近的张大爷算账:"早上一碗小面5块,中午两荤一素10块,晚上炒饭加汤8块,23块管饱一天。"说着他亮出手机账单,上月实付142.5元,还真省出顿火锅钱。
不过也有街坊吐槽:"刚开始菜品花样多,这月明显肉片薄了。"我特意比对不同摊位,发现带🌟"特约商户"标牌的确实分量更足,原来这些是跟街道签了保供协议的店铺。
可能有人要问:现在猪肉都30块一斤了,他们卖这么便宜不得亏死?问了三家摊主才搞明白门道:
凉糕摊的王哥给我看进货单:"糯米粉批发价每袋省7块,二十家店分着用,你说能不便宜么?"不过他也担心:"就怕哪天补贴停了,这价肯定撑不住。"
跟开炒菜馆的老陈蹲门口抽烟聊了半小时,他掰着指头算账:"现在每天多做60份套餐,虽然每份少赚2块,但带来三成新客。"说着指指店里新挂的招牌菜牌子,"好些人吃完套餐觉得味道不错,周末就来点大菜了。"
不过不是所有店家都乐意参与。卖烤鱼的刘老板直摇头:"我们这种讲究现杀现做的,实在挤不进套餐体系。"现在他搞起"满100送30"的储值活动,倒也留住不少老客。
居委会周主任掏出小本本给我看数据:"试行三个月,片区餐饮投诉下降40%,但管理压力确实大。"说着翻开巡查记录,光是3月就处理了8起短斤少两投诉。
在银行上班的小林说得实在:"省下的饭钱刚好抵停车费,就是菜品该换换了,连吃三天土豆烧肉真遭不住。"而外卖骑手老赵插了句大实话:"我们午高峰都爱往这儿跑,五块钱能吃到两荤两素,比吃泡面强多了。"
据街道办透露,下个月要搞"美食盲盒"——每天随机出现五道隐藏菜品,集齐印花能换火锅券。开面馆的小夫妻已经在研发"豆浆冷面",说要把本地特色玩出花来。
我个人倒觉得,这种模式要长久还得解决俩问题:一是建立弹性价格机制,别让商家赔本赚吆喝;二是开通线上预订系统,免得天天排长队。不过看着傍晚时分坐在马路牙子上扒饭的打工人们,突然觉得这份烟火气,或许就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