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现在还有做大活的吗?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

2025-04-05 06:41:48 | 来源:点是牌要新闻网
小字号

蚌埠现在还有做大活的吗?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

哎我说各位老铁,你们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看到那种"蚌埠老师傅徒手劈砖"的狠活儿?最近有个话题在本地论坛炸锅了——2025年的蚌埠,到底还有没有人干"大活"?今天咱们就揣着手机,把老城新区转了个遍,带大家看个真章!

🔍啥叫"大活"?先给新朋友补补课

刚下高铁就逮着个蹬三轮的大爷问:"师傅您这算大活不?"老爷子眉毛一竖:"小年轻不懂别瞎说!咱这叫正经营生!"您瞅瞅,光这个称呼就够说道的。说白了,"大活"特指那些:- 需要特殊手艺的体力活(比如古法修房梁)- 临时性重体力工作(工地搬砖、码头装卸)- 带点江湖气的民间绝活(胸口碎大石这种表演)

🚧现状直击:三个活生生的现场

转悠到龙子湖区老机械厂宿舍,碰见个有意思的事。59岁的张师傅正带着俩徒弟在修百年老宅的雕花门楼,他边凿木料边念叨:"现在年轻人宁肯送外卖,也不愿意学这手上功夫。不过说实在的..."他突然压低声音:"上个月刚有个00后小伙拜师,说搞直播能带火传统手艺!"

转到淮河路步行街口更逗,三五个举着"专业搬家"牌子的师傅正跟无人机较劲。"现在APP下单的客户要拍视频留证",带头的李哥擦着汗笑骂:"干个活还得学剪辑,这世道!"

💡生存之道:老行当的新活法

要说最让人意外的,得数朝阳路那家新开的"非遗体验馆"。50岁的王大姐把纳鞋底搞成了网红项目:"现在小年轻就爱这种土味时尚,上个月光直播打赏就顶过去半年收入!"您还别说,现场真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在学编竹筐。

不过也有老师傅犯愁。在纬四路菜场蹲点的陈伯掰着手指算账:"现在搬一车货80块,十年前也是这个价。可包子都从1块涨到5块了..."说着从兜里掏出个二维码牌子:"闺女帮看看,他们说搞这个能接更多活?"

🌉撕裂与融合:两代人的较劲

在宝龙广场门口撞见个戏剧性场面——00后小赵开着电动三轮,后头跟着他爹老赵的柴油三轮。"老爷子死活不肯装接单软件",小赵冲我们挤眼睛:"上礼拜我偷偷把他车号注册了,好家伙一天接了五单!"

更绝的是大庆路桥下的劳务市场,现在支着两排太阳伞:左边是传统举牌找活的老师傅,右边清一色挂着收款码和直播手机的年轻人。有个戴眼镜的小哥特逗,举着"985毕业专业搬砖"的牌子,问他就咧嘴笑:"这不比坐办公室强?日结!"

🚀未来猜想:大活会不会消失?

跟人社局的老刘唠这事,他掏出份刚出的数据:"去年全市灵活就业登记里,传统大活从业者还剩23%,不过..."他话锋一转:"有个新词儿叫'新蓝领',把修手机、装智能家居这些算进去的话,实际人数反而涨了15%!"

转悠到傍晚,在张公山公园碰到个玩航拍的大叔。听说我们在调查大活,他指着天上穿梭的外卖无人机说:"等这玩意儿能搬冰箱了,咱们是不是都得下岗?"旁边修凉亭的师傅接茬:"它要是会雕花,我立马拜它为师!"

说点实在的

跑了一整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行当正在"变形"。老手艺碰上新技术,到底是东风压了西风,还是杂交出新品种,现在还不好说。不过看着小赵爷俩并排停着的三轮车,突然觉得这事有意思——柴油车和电动车并排等着接单,不正是老传统和新潮流共存的活例子么?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只要还有人住房子、搬家具、修水管,"大活"就死不了,顶多是换个马甲继续存在。倒是咱们这些看客得想明白,到底是怀念那份江湖气,还是真在乎那些实实在在的手艺?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