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上马墩的小巷子叫什么?这条老街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5-04-05 05:40:25 | 来源:了付容听新闻网
小字号

无锡上马墩的小巷子叫什么?这条老街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你知道吗?就在无锡老城区的上马墩片区,有条连导航都容易“迷路”的小巷子,最近突然成了本地人讨论的热点。2025年3月25日早上九点,我揣着相机钻进这片青砖灰瓦的老街区,准备给大家扒一扒这条神秘巷子的前世今生。


🌟巷子口的老大爷给我“上课”了

刚拐进巷子口就碰见个摇着蒲扇的张大爷,坐在藤椅上眯眼晒太阳。“小伙子找啥呢?这巷子可没网红奶茶店啊。”听说我要打听巷子名字,老爷子瞬间来了精神:“这条巷子叫春阳里!不过我们老住户都管它叫‘八仙弄’,当年八个手艺人在这儿开作坊的故事听过没?”

张大爷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去年社区做的口述史视频。好家伙!视频里88岁的李奶奶比划着说,1958年发大水那会儿,这条巷子家家户户搭木板救人,水位线现在还能在墙根看到痕迹。这种活历史,可不是旅游手册上能读到的。


🚶♂️走三遍才能摸清的门牌玄机

跟着大爷的指点往里走,发现这里的门牌号简直像在玩解谜游戏。3号隔壁突然跳成17号,拐个弯又变成5号。住在这里四十年的王阿姨端着腌菜坛子解释:“当年扩建时把几条小弄堂拼成一条,门牌就没按顺序排。前几天还有个拍电影的剧组在这儿转悠半天,说是要找‘最无锡’的取景地。”

我在27号门前发现块嵌在墙里的界碑,上面“光绪三十一年”的字样还清晰可见。旁边五金店老板老周探头说:“去年文物局的人拿着仪器来测过,说这整条巷子的地基比中山路还早二十年!”


🍜被米其林盯上的“黑暗料理”

正午时分,巷子里飘出阵阵焦香。循着味道找到家没招牌的铺子,铁锅里正翻炒着黑乎乎的酱排骨。老板娘刘姐边颠勺边吐槽:“我家这手艺传了三代,去年突然有个老外吃完非要给我申报什么‘街头美食大奖’,吓得我三天没敢开火。”

隔壁裁缝铺的吴师傅插话:“现在可好了,周末来打卡的年轻人能把巷子堵死。上个月有个上海博主,为拍我家熨斗蒸腾的热气,硬是买了二十件衬衫让我熨。”说着他指指墙上挂的“2024无锡最美烟火气店铺”奖牌,笑得满脸褶子都挤成了菊花。


📍导航都懵圈的“八卦阵”

走到巷子中段,手机地图果然开始抽风。定位箭头在屏幕上转得像陀螺,旁边咖啡馆的小年轻店员探出头笑:“姐教你个窍门——看见那棵歪脖子梧桐没?往它倾斜的方向走就是出口。”后来才知道,这棵树是1987年台风刮歪的,现在反倒成了天然路标。

更绝的是巷子里的“立体交通”。晾衣杆在头顶交错成网,二楼的阿婆用吊篮给楼下杂货店送酱油,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灵巧地绕开突然窜出的花猫。住在这里的赵老师说:“我们这儿的人都有空间管理天赋,去年社区改造时提的‘微更新’方案,好多灵感都来自居民自己。”


🌆新与旧在这里“掰手腕”

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的景象突然割裂——左边是刚修复的民国风骑楼,右边却立着栋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共享公寓。开发商代表小陆正在给住户发意见表:“我们特意保留了三处老墙做景观,每层露台都能看到巷子全貌。您猜怎么着?上个月有租客因为邻居在窗台晒梅干菜,专门续租了半年!”

社区书记老许掏出平板给我看规划图:“2025年底这里要通微型公交,但咱立了规矩——车宽不能超过1.8米,可不能把巷子拓宽成马路。”说着他指向正在测绘的工作人员,“看见没?连地砖缝里的青苔都要编号保护。”


巷子深处传来苏州评弹的咿呀声,混着现磨咖啡的香气。我突然想起早上张大爷的话:“都说老巷子要被时代淘汰,我看是时代得学着和老巷子相处。”这春阳里就像块活着的城市化石,既固执地保留着旧时光的纹路,又狡猾地吸收着新鲜养分。

下次你要是来无锡,别光盯着鼋头渚的樱花。来这条导航都会迷路的小巷子转转,保准能在某个转角,撞见让你舍不得快进的市井大片。对了,记得带现金——这儿有些老店铺的二维码,可能印在搪瓷缸底呢!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