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秋长镇哪里有小巷子逛?2025年探秘老镇新玩法

2025-04-04 09:38:30 | 来源:群重来街新闻网
小字号

惠州秋长镇哪里有小巷子逛?2025年探秘老镇新玩法

(记者手记)哎你别说,现在要找点有味道的老巷子可太难了!要不是上个月听本地人提起,我都不知道惠州秋长镇藏着这么多宝藏巷弄。3月25号那天我专门跑去转了整天,好家伙,这趟算是来值了!


🚶♂️【第一站:百年骑楼街藏着什么?】

刚下车就看见几个阿婆坐在榕树底下择菜,我凑过去问路:"阿姨,听说这里有老巷子?"阿婆用沾着菜叶的手往东一指:"往茶亭路走,转角的糖水铺子隔壁就是!"这指路方式也太有生活气息了吧?

顺着指引拐进青石板路,眼前突然出现整排南洋风格骑楼。斑驳的黄色墙面上,晾衣绳挂着腊肠和咸鱼,二楼木窗台还摆着几盆开得正艳的三角梅。重点来了:骑楼街37号的"李伯凉茶铺"必须打卡!75岁的李伯守着祖传配方,5块钱一碗的癍痧凉茶苦得人直咧嘴,但喝完喉咙真的舒服多了。


🍜【美食雷达启动!巷子里的烟火气】

走到肚子咕咕叫时,鼻子突然捕捉到一阵酸香味。跟着味道钻进仅容两人侧身通过的窄巷,好家伙!七八张折叠桌沿着墙根排开,掌勺的阿姨正拿着长柄勺在铁锅里翻搅。招牌上歪歪扭扭写着"张姐腌面",据说这家店开了二十多年,腌面配枸杞汤是标配。

我特意数了数:从点单到上面只要2分半钟,食客基本都是端着碗蹲在路边吃的。张姐边下面边唠叨:"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手艺咯,我家那小子非要搞什么直播..."这话听得人心里莫名发酸。


🎨【转角遇见文艺范儿?】

吃饱喝足溜达到周田村片区,画风突然变时髦了。白墙黛瓦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手作工坊,有个扎脏辫的小哥正在教游客做竹编。最绝的是"时光杂货铺",门脸看着破破烂烂,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老式收音机、铁皮青蛙玩具、搪瓷脸盆堆得满满当当。

老板阿强是返乡创业的90后:"这些老物件现在可抢手了,上个月刚收的凤凰牌缝纫机,第二天就被深圳来的设计师买走了。"说着他神秘兮兮地拉开抽屉:"看!1987年的粮票,现在年轻人当收藏品买呢!"


🌿【本地人私藏路线大公开】

转悠到下午,在凉茶铺认识的退休教师陈叔主动当起导游:"你们游客走的是A面,我带你们看看B面!"跟着他七拐八拐,居然发现:- 藏在祠堂背后的百年荔枝林- 用蚝壳砌墙的明代老宅遗址- 抗战时期的地下交通站旧址陈叔摸着砖墙感慨:"这些老房子就像会说话的历史书,可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个人观点时间】

说实话,逛完这些巷子我算是明白了个道理:真正的城市记忆不在景区导览图里,而在这些弯弯绕绕的日常角落。就像李伯凉茶铺墙上褪色的奖状,张姐面馆门口磨出凹痕的石阶,这些细节比任何解说牌都生动。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巷子改造得确实太"网红化"了。上周去的某条巷子,整面墙刷得雪白搞什么ins风拍照点,把原本斑驳的老墙砖全遮住了,这不就跟给老太太画烟熏妆似的?还是秋长镇这种原生态的逛着舒服,你懂的。

临走前看到公告栏贴着"传统巷道保护计划"公示,听说要修旧如旧搞微改造。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还能闻到张姐面馆的葱油香,听到李伯中气十足的"后生仔饮凉茶啦"。有些味道要是变了,可就再也找不回来咯!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