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站街:城市角落的烟火气与治理难题

2025-04-05 07:23:10 | 来源:人家个敢新闻网
小字号

扬州站街:城市角落的烟火气与治理难题

哎,各位老铁!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条街,白天看着平平无奇,一到晚上就跟换了剧本似的?这不,2025年3月25号那天,扬州文昌中路后巷就搞了个大新闻——三十多个摊主和城管上演了场"猫鼠游戏",直接把#扬州站街#顶上了同城热搜。


🚶♀️站街文化从哪儿来?

要说这事儿,得先掰扯清楚什么叫"站街"。说白了就是小商贩在人流密集处摆摊,从烤冷面到手机贴膜应有尽有。扬州这地方有意思,老城区胡同多,犄角旮旯里藏着不少二十年以上的"钉子户"摊位。就像在四望亭旁边卖桂花糕的王奶奶,她家三轮车上那个掉了漆的"扬州老味道"牌子,比好多网红店的装修还有味道。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儿——这些摊贩既给城市添了烟火气,又成了市容管理的痛点。那天冲突的导火索,据说是新来的城管队长要搞"百日焕新"行动,结果摊主们直接来了句:"我们在这摆摊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


💥3·25事件现场直击

当天下午五点,我正好在附近买炸臭豆腐。突然听见"哗啦"一声,转头就看见三辆城管执法车闪着灯开进来。卖糖炒栗子的李大姐手脚那叫一个利索,两秒钟就把煤气罐塞进早就准备好的带轮子的箱子里,拖着就跑。

现场最魔幻的是什么?有个卖文创的大学生,举着平板电脑跟城管理论:"我这摊位是元宇宙线下体验店,你们懂不懂数字经济?"旁边修鞋的张师傅倒是淡定,边绱鞋底边嘀咕:"慌什么,他们六点要下班吃饭的。"


🤔站街为啥屡禁不止?

这事儿吧,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1. 刚性需求摆在那儿:周边三个老小区住着上万居民,最近的超市要走1.5公里2. 灵活就业蓄水池:据统计,这条街养活着47个家庭,其中有11户是单亲妈妈3. 管理成本实在高:城管大队长给我算了笔账,派两个人盯守的成本够买200份烤鸭饭

不过也有糟心的事。上个月有个卖水果的用工业蜡打光苹果,害得人拉肚子。所以说啊,管还是要管,关键是怎么管


🌟政府这招"疏堵结合"灵不灵?

你还别说,扬州这回真拿出了新方案。他们在瘦西湖西门搞了个"月光市集",给老摊主们留了30%的优惠摊位。我去转悠过,确实弄得挺像样——青砖铺地,统一雨棚,连收款码都做成了扬州剪纸的样式。

不过修表的老周头有话说:"每月交八百块管理费,我修块表才收二十,这不是要喝西北风?"倒是在抖音教人做扬州炒饭的网红"炒饭西施"乐坏了,她的摊位现在成了打卡点。


🧐这事到底该怎么看?

要我说啊,城市就像个大火锅,不能全是高档肥牛,也得有点白菜豆腐。站街摊贩的问题,本质上是个"要脸面还是要饭碗"的选择题。政府今年搞的"烟火气指数"挺有意思,把噪音投诉、食品安全这些数据做成折线图,每个月在市民广场公布。

那天碰见住附近的刘大爷,他一句话把我逗乐了:"没有小摊贩,我家孙子放学路上偷买辣条都没地方!"不过话又说回来,去年这条街因为占道引发过救护车被堵的事,这可是人命关天。


从3·25事件到现在半个月,我发现个有趣现象——城管队员开始跟着摊主学方言了。上周三还看见他们帮卖盐水鹅的老板娘搬桌子,这画面搁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最新消息是,政府要搞"一摊一码"监管系统,扫个二维码就能看到摊主的健康证、食材来源。要真能落实,说不定能趟出条新路子。毕竟咱扬州人最讲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市井烟火气,总得找个妥当的安身之处不是?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