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12万包养费:2025年新风口还是道德滑坡?
哎呦喂!您听说过一个月12万包养费这事儿吗?就在上周三(2025年3月25日),深圳福田区某高档公寓爆出的这张"包养合同"截图,直接把微博热搜干瘫痪了。这事儿说来也邪乎,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开始明码标价了?
先给没吃上瓜的朋友捋捋时间线。3月25日凌晨2点18分,某匿名论坛突然冒出个帖子:"坐标福田,95后小姐姐晒包养合同,月薪秒杀上市公司高管"。配图里白纸黑字写着:"甲方每月支付乙方人民币12万元整,乙方需履行包括但不限于陪同出席商务活动、私人聚会等义务"。
好家伙!这价格可比深圳平均工资高了整整20倍!评论区瞬间炸锅:- "现在找对象都按市场价走了?"- "12万/月?这得是啥级别的服务啊?"- "姐妹们快醒醒,新财富密码出现了!"
当事人李小姐(化名)后来在直播里掰着手指头算账:"每个月要买三套高定礼服吧?8万没了。美容院钻石卡充值3万,健身私教1万5,剩下的吃顿饭都不够..."说着还掏出手机展示消费记录,好家伙,3月23日单笔香奈儿消费就刷了6万8。
不过有意思的是,福田区最新婚恋调查显示:- 34.7%的受访者认为"物质保障是婚恋基础"- 22.1%的年轻人接受"短期契约式关系"- 平均恋爱花费同比暴涨178%
这事儿闹开后,我在福田CBD随机采访了几个白领。做投行的王哥推了推金丝眼镜:"说白了就是资源置换嘛,甲方要面子,乙方要里子,各取所需。"旁边刚毕业的小刘撇嘴:"我要有这月薪,别说当乙方,当丙丁戊己都行!"
不过心理咨询师张医生提醒得在理:"这种短期高强度的亲密关系,容易造成情感认知障碍。去年接诊的32例'糖宝综合征'患者,70%出现信任危机。"
要我说啊,这12万包养费就像个多棱镜,照出不少社会真相:1. 💸 经济下行期,年轻人开始"另辟蹊径"2. 👗 消费主义把亲密关系都标好了价码3. 🤝 传统婚恋观和新型关系的正面碰撞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合同里专门写着"每周必须共同阅读2小时"。甲方林先生(某科技公司CEO)私下说:"我就想找个人安安静静看会儿书,现在应酬局上的姑娘,连《人类简史》都没翻过。"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榴莲,爱的人觉得香,嫌的人捂着鼻子跑。深圳大学社会学陈教授说得在理:"当包养费开始按市场规律波动,说明我们的婚恋市场确实到了需要重新定义的时刻。"
不过您猜怎么着?就在昨天,二手平台突然冒出几十个"包养合同模板"在售,最便宜的标价9.9元。要我说啊,这届网友真是把"存在即合理"玩出花了。您要是遇上这事儿,是接还是不接呢?反正我码字这会儿,手机里三个群都在转发招聘"生活助理"的广告,薪资栏赫然写着:面议(保底6位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