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到家和往约到家:2025年上门服务平台的 神仙打架
哎你别说,最近身边朋友聊天三句不离"上门服务",尤其是2025年3月25号之后,东郊到家和往约到家这俩平台就跟约好了似的,突然在南京城冒出头来。到底咋回事?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搞明白。东郊到家听着像搬家公司,往约到家又像是约会软件——结果完全不是这回事!先说东郊到家,其实是专注"家庭场景"的万能帮手。从通马桶到装窗帘,从空调清洗到全屋消毒,只要家里需要人手的活儿,他们都能派师傅上门。
往约到家就更有意思了,主打"时间定制化服务"。举个栗子,上周我邻居王阿姨想找个早上7点能上门做早餐的厨师,还真在往约上约到了。不过要说最绝的,是他们最近推出的"应急服务包",家里突然跳闸、水管爆裂这些紧急情况,15分钟响应你敢信?
这事儿得从今年3月25号的新政策说起。南京市试点推出的《灵活用工服务规范》正式落地,给上门服务行业戴上了"紧箍咒"。东郊到家直接亮出"持证上岗率98%"的数据,往约到家更狠,搞了个"服务过程全录像"的透明模式。
不过要我说,根本原因还是咱们这代人的"懒癌晚期"。根据最新调查,南京25-40岁群体中:- 73%的人每月至少使用3次上门服务- 每周家务时间从2015年的14小时降到现在的4小时- 愿意为"省时间"多支付30%费用
住在河西的张女士给我算了笔账:"上个月家里大扫除,东郊报价380,往约要450。结果东郊来了4个人干了3小时,往约派了2个专业保洁,2小时搞定还送了除螨服务。"现在她家固定用东郊做日常维护,遇到精细活就找往约。
但要说最让年轻人上头的,还得是他们的奇葩服务。比如东郊最近推出的"分手搬家套餐",从打包到心理疏导一条龙;往约的"临时演员"服务更绝,据说能租到会讲南京话的"假亲戚"过年应付催婚。
先别急着下结论。虽然现在做个美甲都能上门,但实体店依然有存在的道理。我采访的理发师老李说得实在:"上门剪发看着方便,但要做个复杂造型,还是得来店里看设备看环境。"
不过有个趋势很明显——服务正在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东郊到家的李师傅跟我透露,现在接单前都得先看用户家的户型图;往约的王姐更夸张,连客户家宠物品种都要提前登记,说是"防止猫毛过敏"。
照这个势头下去,我估摸着明年就该出现"服务拼单"模式了。比如同一栋楼的几家凑单请厨师,或者组团预约上门健身教练。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最近已经出现山寨平台,有个叫"东效到家"的山寨App上周刚被查处。
个人觉得啊,这行最关键的还是"信任感"。上周亲眼看见东郊的师傅进门先戴鞋套、亮健康码、出示电子服务卡三连操作,这套流程看着就让人安心。要是哪天这些平台能打通医保卡做上门理疗,那才是真的绝绝子。
反正现在我是离不开了,上周连换灯泡都在APP上叫人。就是有个问题一直没想通——要是哪天这两家合并了,该不会改名叫"东往到家"吧?(挠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