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街:2025年街头治理背后的温暖转身

2025-04-05 05:48:12 | 来源:不越聊喜新闻网
小字号

上海站街:2025年街头治理背后的温暖转身

🌆你听说过上海的"站街"吗?就是那些在巷子口、桥墩下晃悠着找活儿干的人。不过最近走到静安区老弄堂,我发现情况有点不一样——2025年3月25日这天,穿着橙色马甲的疏导员正给几个蹲在路牙子上的大叔递热水,墙上还贴着"临时务工登记处"的蓝色标牌。嚯,这还是我们熟悉的"站街"吗?


🛠️新政策下的街头变形记

"以前见到穿制件的就躲,现在他们倒给我们发充电宝了。"在昌平路桥头蹲了十年的王师傅挠着头笑。他说的正是今年刚实施的《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条例》,政府把全市37个重点区域划成了"临时疏导点",给露天等活儿的务工者提供:- 免费电子工牌(扫码就能查雇主评价)- 流动充电站(再也不用抢便利店插座)- 半小时临时储物柜(带着工具包找活更方便)

🌟最绝的是虹口区搞的"技能速配"服务,上周刚帮20个瓦工大哥接到迪士尼翻新工程的活儿。负责这片的李警官掏出手机给我看数据:"疏导点设立三个月,治安纠纷降了67%,用工方投诉率反而降了43%。"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漕河泾的刘阿姨可没这么乐呵。她摆弄着新领的电子工牌嘀咕:"这玩意儿好是好,就是抢单得拼手速,我们这些老花眼哪玩得转年轻人那套。"确实,在走访中我发现:1. 45岁以上务工者更习惯"面对面谈价"2. 建筑类零工抢单率比家政类低22%3. 下雨天线上接单量会暴跌六成

"要不怎么说要保留线下窗口呢?"在普陀疏导点值班的小张指着登记处的触摸屏,"我们这安排了志愿者帮登记,上周还逮着个用假营业执照的黑中介!"


💡我的观察笔记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整治"站街",我还担心又是简单粗暴的驱赶。但跟着疏导车转了三天,倒看出些门道:- 早七点的热粥摊比罚款单更管用- 电子工牌累计积分能换医保额度(这个设计真心赞)- 杨浦区居然搞起了"夜间技能培训班"(教开叉车的师傅现在都会用电子测绘仪了)

举个真实例子,在虹桥枢纽疏导点遇到的前餐馆老板老陈。疫情时关了店,现在靠疏导点的牵线搭桥,带着五个伙计专门接"餐饮店临时改造"的活,最近还收了两个大学生当学徒。"现在年轻人管这叫'灵活就业',要我说就是手艺人永远饿不死!"他攥着刚签的装修合同,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未来会更好吗?

走在傍晚的南京西路,霓虹灯把疏导点的蓝色顶棚照得发亮。几个刚下工的油漆工蹲在智能储物柜前,边扒盒饭边刷着用工APP。我突然想起十年前见过的场景——那时候他们得躲着巡逻车吃饭。

要说这政策完不完美?肯定还有磕绊。但至少现在路过这些"站街"的兄弟,能正大光明冲他们点头招呼了。城市治理嘛,说到底不就是让每个讨生活的人,都能体面地站在阳光下?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