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现在还是小东莞吗

2025-04-05 06:14:38 | 来源:视上就表新闻网
小字号

长春现在还是小东莞吗

哎你说这事儿,长春现在到底还是不是“小东莞”?去年三月我在红旗街吃烧烤,隔壁桌几个老哥喝大了嚷嚷:“咱这儿可比东莞带劲儿!”结果第二天刷抖音,又有本地博主拍着胸脯说:“别瞎扯了,长春早就转型成功了!”今天咱就掰扯掰扯,2025年的长春到底啥情况。


🚗【制造业:老铁们还在搞“贴牌”吗?】

十年前提起长春,你脑子里准保蹦出三个字:汽车城。但要说“小东莞”这外号,还得从当年那些藏在居民楼里的代工厂说起。不过现在你再去高新北区转转——嚯!机器人手臂比车间工人还多,一汽大众去年刚把研发中心搬回来,今年一季度产值直接蹿了18%。

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去年冬天我去经开区采访,碰见个开模具厂二十年的老张。他指着新买的3D打印机跟我说:“以前接单子得按东莞那边的图纸来,现在咱自己设计的模具,东莞厂子反过来找我们代工。”这话说得实在,2024年数据也显示,长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里,自主研发产品占比首次突破四成。


🌃【夜生活:洗脚城变剧本杀?】

别以为“小东莞”这名头单指制造业,当年那些霓虹灯下的故事才是重头戏。不过最近我特意跑了趟同志街,好家伙!原先的KTV改成了电竞馆,洗浴中心门口挂着“沉浸式剧本杀”的LED灯牌。跟开网约车的王师傅唠这事,他方向盘一打:“现在年轻人约会都去这有山商场,谁还整那套老黄历啊?”

不过话说回来,上个月净月潭那边新开的温泉度假村倒是火出圈。你猜咋的?人家搞了个“东北文艺复兴主题派对”,连着三周抖音同城榜第一。但你要说这是“东莞模式”,那可真冤枉人了——人家主打的是文化体验,可不是啥擦边服务。


💡【转型阵痛:老工业基地的逆袭剧本】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想明白:长春咋就跟东莞杠上了?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俩城市还真有过“蜜月期”。2010年前后,东莞那边不少厂子北上找便宜劳动力,长春刚好有现成的产业工人。但风水轮流转啊!2023年长春新区引进的高新企业数量,直接把东莞松山湖给超了。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年长春净月区搞了个“数字人才引进计划”,我认识个哈工大毕业的95后小李,放着深圳30万年薪不要,跑回来搞工业软件。用他原话说:“现在谁还盯着低端制造?咱要玩就玩产业链最顶端的!”


🌇【城市气质:从“跟风小弟”到“原创大哥”】

最近跟本地文旅局的朋友吃饭,他甩出一组数据把我惊着了:2024年长春旅游总收入里,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达到62%,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要我说啊,这“小东莞”的帽子早该摘了——人家现在搞的是“新东北风情”,君不见伪满皇宫晚上那灯光秀,直接把外地游客看得直拍大腿。

不过也有老长春人念叨:“现在建设得太快,找不到以前的味儿了。”这话我听着耳熟,哪个转型城市没这矛盾?但上周去南湖公园,看见大爷大妈们用直播设备扭秧歌,突然就觉着:这城市骨子里的热闹劲儿,其实从来没变过。


🔮【个人观点:长春早就不活在别人剧本里】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当年东莞摸着石头过河,长春跟着学步;如今长春自己趟出了条新路,反倒成了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样板间。前两天跟深圳来的投资人聊天,人家说了句大实话:“现在来东北找机会,谁还奔着便宜劳动力?看中的是这里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校资源。”

要我说啊,长春早就不该跟任何城市比来比去。从红旗牌轿车到长光卫星,从电影制片厂到冰雪旅游,这城市身上带着东北人特有的混不吝气质——你说是固执也好,说是韧劲也罢,反正人家现在活出了自己的节奏。所以下次再听见有人喊“小东莞”,你可以笑着怼回去:“别拿老眼光看人,咱长春现在玩的是新赛道!”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