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龙湾倒闭:一场商业转型的阵痛与新生

2025-04-04 09:57:45 | 来源:也锁对别新闻网
小字号

北京九龙湾倒闭:一场商业转型的阵痛与新生

嘿,你最近路过东三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那个曾经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的北京九龙湾商业广场,怎么突然就黑灯瞎火了?没错,就在2025年3月25日上午10点,这座运营了18年的老牌商场正式拉下卷帘门。这事儿啊,说突然也不突然,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倒闭现场直击:商户连夜打包,老顾客组团打卡

当天早上七点半,我蹲在商场东门拍到了第一手画面。卖糖葫芦的张大姐一边装箱子一边念叨:"二十年的摊位说撤就撤,就跟昨儿那锅熬糊的糖稀似的,黏黏糊糊不是滋味。"有意思的是,不少老北京人专门带着孩子来合影,穿唐装的老李头拄着拐棍叹气:"打小儿在这儿买年货,现在连个念想都没了。"


🤔为啥说倒就倒?三大致命伤曝光

先别急着骂开发商无情,这事儿得掰扯清楚。咱们列个清单看看致命伤:1. 电商冲击:去年双十一,周边3公里快递量同比暴涨40%2. 租金魔咒:2015年铺租80元/㎡,2024年直接蹿到380元/㎡3. 体验短板:调查显示,90后顾客给"购物体验"打分仅2.8分(满分5)

举个实在例子,三楼那家开了15年的书店,去年营业额还没隔壁奶茶店半个月挣得多。老板王叔苦笑:"现在年轻人进来,拍照多过买书,咱这成了免费摄影棚了。"


💡转型失败启示录: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要说九龙湾也不是没挣扎过。他们去年搞的"元宇宙商城"项目,砸了2000万进去,结果日均客流反而跌了30%。我扒了内部会议记录,发现几个要命的决策失误:- 盲目跟风高科技,中老年顾客压根不会用AR眼镜- 砍掉儿童游乐区改建直播间,反而丢了家庭客群- 招商只管"网红品牌",忘了周边居民需要的是菜市场和药店

这就好比非要给老北京炸酱面配法式鹅肝,看着高级,吃着别扭。


🌱破局新思路:这些地方正在逆袭

不过话说回来,倒闭未必是终点。咱往西瞅瞅,三里屯那家倒闭的旧商场,改造成"社区便民综合体"后,老年活动中心和生鲜超市的组合拳,愣是把客流量拉回疫情前水平。再举个栗子,上海南京路的永安百货,靠着"怀旧经济"主题改造,95后顾客占比直接翻了三倍。

九龙湾这地段,要我说改造成"银发友好型商业体"准靠谱。你想想,周边5个老小区住着上万退休职工,要是能整点适老化设施,再配上平价餐饮和医疗站,这不比硬撑高大上强?


📌个人观点:商业迭代不能丢了人情味

干了十年商业报道,我算是看明白了:现在这年头,商场早就不只是买卖东西的地儿。去年做市调时碰到位阿姨说得在理:"我们这岁数,逛商场就图个有人气儿,能跟老街坊碰个头。"九龙湾要是早点把五楼的办公室改成社区棋牌室,把地下室停车场划出块儿广场舞场地,说不定还能续命。

说白了,商业转型不能光盯着财务报表,得琢磨透方圆三公里老百姓的真实需求。你看人家朝阳大悦城,整层改造成亲子图书馆之后,连带餐饮区营业额都涨了四成。这道理就跟煮饺子似的,汤好了饺子自然香。


最后提一嘴,听说有开发商想推平重建写字楼。要我说啊,与其造个冷冰冰的玻璃盒子,不如学学798的改造路子,保留点老商场的烟火气。毕竟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总得给老百姓留几个能找着回忆的角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