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2025年这波操作太魔幻

2025-04-05 06:23:28 | 来源:个点提点新闻网
小字号

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2025年这波操作太魔幻

哎,你刷微信附近的人时,有没有突然蹦出来个美女头像,点进去一看签名写着“晚上寂寞加我”?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到底是真交友,还是搞灰色交易的? 更神奇的是,最近微信好像总能精准识别这些账号。到底2025年的今天,微信用了啥黑科技?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事儿。


🔍 2025年新功能:AI识别+用户举报双管齐下

3月25号微信开了场发布会,产品经理老王端着保温杯上来就甩数据:“去年全国打掉网络招嫖团伙600多个,其中70%通过附近的人引流”。说着他现场演示了新升级的“风险雷达”系统,这玩意儿现在能24小时扫街——哦不,是扫附近的人。

具体怎么玩?我给你们拆解下:
1. 动态语义分析:要是你签名里带着“包夜600”“上门服务”这种词,AI立马给你贴黄标
2. 行为轨迹追踪:正常人哪会每隔半小时就改定位?系统发现账号总在洗浴中心、酒店附近晃悠,直接重点监控
3. 举报加权机制:去年深圳有个案例,用户小张连续举报3个可疑账号后,系统自动给他开通了“朝阳群众”专属通道


🕵️♂️ 真人实测:记者卧底三天差点被带歪

为了验证效果,我特意找了做新媒体的朋友老李帮忙测试。这哥们注册了个新号,把签名改成“深夜暖心陪聊”,定位专门往酒吧街切。结果你猜怎么着?

第一天晚上10点,系统弹窗提醒“检测到异常活跃”;
第二天中午直接被限制搜索;
第三天连附近的人功能都给冻结了!老李气得直拍大腿:“现在做测试成本也太高了,得跟做贼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些搞灰色产业的也学精了。上个月广州警方破获的案子显示,有人开始用emoji暗语代替文字,比如🍵代表茶妹,🎁代表包夜。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听说微信正在训练能识别表情包内涵的AI模型。


🤔 这事儿到底靠谱吗?三大争议吵翻天

虽然官方说得天花乱坠,但老百姓的看法可分成三派:
- 支持派:北京朝阳区的刘大妈说“早该管管了,我家那口子以前老偷看附近的人”
- 质疑派:搞IT的小王担心“算法误伤正常用户咋办?我上回去会所谈生意就被限流了”
- 吃瓜派:90后妹子小林更关心“能不能出个反侦察功能?老被油腻男骚扰也烦”

要说最绝的,还得数微信新出的“后悔药”功能——误封账号可以申请人工复核,不过每天限三次。这让我想起去年成都那个网红,因为ID带“深夜食堂”被误判,后来还上了热搜。


💡 个人观点:别让技术成为遮羞布

说实在的,作为用了十年微信的老用户,我觉得这事儿得分两面看。技术手段再先进,终究治标不治本。就像咱小区装了十个摄像头,该乱扔垃圾的还是照样扔。

最近跟做网警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游击战”——封一个号就换新号,跟打地鼠似的。要我说啊,还是得从支付环节下狠手。那些搞非法交易的,最后不都得走微信转账?要是能建立资金流预警系统,比封号管用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普通用户也得长点心。下次看到附近的人里突然冒出个美女,别光顾着激动,先想想:“这么好的事凭啥轮到我?” 天上掉的可能是馅饼,更可能是仙人跳啊!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