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约学生渠道:一场关于青春与资源的双向奔赴
"南充的学生们最近都在忙啥?"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半年前,估计大伙儿都得挠头。但自从2025年3月25号那个普通的周二开始,城南职校门口突然支起的蓝色帐篷,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激起的浪花到现在都没停过。
那天早上七点半,城南职校的保安王叔像往常一样打开校门,却发现门口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几个透明文件箱。"我当时还以为是快递站爆仓了",王叔现在说起来还直拍大腿。直到看见箱子上贴着的"学生技能档案"标签,这才知道是专为在校生打造的"南充约学生"服务平台正式落地了。
这个平台到底能干啥?简单来说就像个"人才淘宝",企业能像逛超市似的挑选合适的学生兼职,学生也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明码标价挂上网。听说首日注册量就破了两千大关,要我说啊,这可比食堂阿姨手不抖的时候还让人激动。
操作起来比点外卖还简单:1️⃣ 技能认证:学生上传作品集,平台安排行业大牛在线评审2️⃣ 需求匹配:企业发布任务时自动关联对口专业学生3️⃣ 云端签约:电子合同直接推送到校方监管账户4️⃣ 成果验收:双向评价系统确保"银货两讫"
川北医学院的小张就是典型受益者。这姑娘针灸推拿专业大三在读,现在每周六上午在养生会所坐诊,时薪比奶茶店兼职翻了三倍。"以前总有人说学中医没'钱途',现在能边实践边赚钱,家里人再也不念叨转专业的事了。"小张说着往我手里塞了张艾灸体验券,你别说,这专业素养确实到位。
要说这个平台最妙的地方,就是给学校、企业、学生来了个"一箭三雕"。市经信局最新数据显示:- 参与企业用工成本降低40%- 学生平均月收入突破2500元- 校企合作项目同比增长300%
顺庆区某广告公司老板老陈给我算了笔账:"以前招个正经美工得月薪八千起,现在和川美学生合作,按项目结算能省一半钱。"说着他打开手机给我看正在进行的文创项目,三个学生设计的火锅店LOGO确实有模有样。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我就碰到过家长李大姐在服务点门口扯着嗓子喊:"这不是变相鼓励学生打工吗?"但转头看见她儿子抱着刚签的设计合同乐开花,声音又低了下去。这事儿吧,关键得看怎么平衡——平台规定每周接单不得超过16小时,课业成绩下滑自动暂停接单权限,这些红线设得还算明白。
我倒是担心另一个问题:现在热门的编程、设计类技能火爆,但汽修、园艺这些实用专业的学生会不会被冷落?平台运营方小王给我看了他们的"冷门技能扶持计划",据说下个月要搞个传统手艺专场,这步子迈得还算踏实。
走在南充的大街小巷,奶茶店柜台后可能是未来的甜品师,装修工地里藏着00后设计师,这种场景越来越常见。要说这个平台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学生"和"劳动力"这两个原本割裂的身份,揉成了青春该有的样子——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
最后插句题外话,上次在平台约了个职校学生来修空调,小伙子不仅半小时搞定,还顺带教了我怎么清洗滤网。要我说啊,这代年轻人比我们那会儿强多了,给个舞台就能闪闪发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