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礼乐村:藏在岭南水乡的 时光胶囊

2025-04-05 06:01:33 | 来源:加游渗车新闻网
小字号

江门礼乐村:藏在岭南水乡的 时光胶囊

你听说过江门礼乐村吗?就是那个被网友戏称为"广东威尼斯"的水乡古村。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跟着乡村振兴考察团来到这儿,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河道里乌篷船载着游客慢悠悠晃过,岸边阿婆坐在竹椅上择菜,抬眼还能看见贴着二维码的百年蚝壳墙。这地方,简直就是把传统和现代揉碎了拌在一起!


🌊 水网交织的"活化石村"

礼乐村的地理位置特别有意思,正好卡在西江和潭江的交汇处。村里的老人家说,早年间这儿是"出门必行船,家家有码头",现在虽然修了水泥路,但保留完好的15公里水道和23座古桥还在诉说着往事。2025年最让人惊喜的是,村里把闲置的旧粮仓改成了"水上民宿",掌柜老张跟我唠嗑:"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搞旅游,我家小子都回来帮着经营民宿了。"

重点来了:去年村里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两番。不过最让我服气的是,他们连收垃圾都用电动船,既环保又保持了水乡特色。


🎭 藏在日常里的非遗密码

在陈氏祠堂碰见非遗传承人陈伯时,他正手把手教年轻人扎宫灯。"现在年轻人学这个可比以前快,"陈伯边说边用竹篾编出个灯笼骨架,"手机拍个视频,回家照着练就行。"村里现在搞了个"非遗体验套餐",游客花198块能学宫灯制作、听咸水歌、尝礼乐冬瓜宴。

话说回来,现在礼乐村的老手艺人都成了"香饽饽"。72岁的虾酱制作传人英姨,现在带着六个徒弟,还开了抖音直播卖货。她家院子里整整齐齐摆着三百多个陶缸,空气里飘着海货特有的咸鲜味,直播间观众都说"隔着屏幕都闻到香味了"。


🚜 从冬瓜地到科创园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看着古色古香的水乡村落,东南角居然藏着个现代农业园。技术员小梁带我参观时特别得意:"我们种的礼乐冬瓜,现在用上了北斗导航播种机,亩产比传统种植多了三成。"更绝的是,村里把冬瓜加工成即食罐头,包装设计还请了美院学生,去年光电商渠道就卖了50万罐。

不过啊,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旧厂房改造的"创客空间"。90后创业者阿杰在这儿开了家文创公司,把蚝壳墙图案做成手机壳,把咸水歌词谱成流行乐。"刚开始家里人都说我瞎折腾,"他指着墙上的销量曲线图,"现在月销过万件,老爹终于不念叨了。"


🤔 古老村落的"保鲜"难题

走在青石板路上,我突然想到个问题:搞旅游开发会不会把古村变味了?村支书老李给我算了笔账:现在村里规定所有新建建筑不能超过两层,外立面必须用传统材料。"我们专门请了华南理工的专家做规划,既要现代化设施,又要留住乡愁。"

不过现实问题也不少。民宿老板阿珍就吐槽:"节假日游客多得挤不下,平时又冷清。"村里正在试点"分时段预约制",还想搞些水上运动项目来平衡淡旺季客流。这让我想起苏州的周庄,礼乐村能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子,还真得摸着石头过河。


我的观察手记

在这待了三天,最深的感受是——传统村落振兴不是翻新旧房子那么简单。礼乐村聪明在把"生活场景"变成了旅游资源,阿公阿婆的日常起居就是活生生的文化展示。但要注意别把村民变成"演员",得让他们真正从发展中获益。

看着河道里嬉戏的本地小孩和外地游客,突然觉得这样的画面特别珍贵。城市化的浪潮里,能有这样既保存文脉又充满生机的古村落,就像找到了打开时光的钥匙。下次再来,不知道又会遇见什么新故事?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