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故事张溪:一条古村的2025年逆袭之路
(以下为正文内容)
🌾 你听说过中山张溪村吗?
2025年3月25日一大早,我站在村口那棵300年的榕树下,看着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短视频,突然冒出个疑问:这个五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岭南水乡,咋就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说来你可能不信,就在2020年,张溪村还是个年轻人跑光光的“空心村”。村里60%的老屋塌了顶,连村委会开会都得借邻居家的院子。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那会儿市里搞乡村振兴试点,张溪村被选中了。
“当时大伙儿都觉得是走个过场。”68岁的村民郑伯蹲在自家新修的民宿门口,边剥花生边跟我唠,“哪想到真有人来教我们搞直播带货,还联系了广州美院的学生帮老房子画墙绘。”现在他家三间客房天天爆满,去年光是卖自家晒的陈皮就挣了8万多。
💡 关键数据:
- 2024年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
- 村民年均收入从2.3万涨到6.8万
- 28栋危房改造成特色民宿
走到村西头的陈皮工坊,空气里飘着柑橘特有的清香。这里保留着传承百年的“三刀开皮”手艺,但装陈皮的罐子早换成了带二维码的密封罐。“扫这个码能看到陈皮年份,连当时采摘的天气都能查着。”90后返乡青年阿玲说着掏出手机示范。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分成模式:
1. 村民以老树入股合作社
2. 专业团队负责品牌包装
3. 利润按“四三三”分配(村民四成、运营三成、村集体三成)
“说白了就是把老祖宗的手艺变成股份!”正在晒场翻陈皮的桂婶插话道,“我去年光分红就拿了两万块,比儿子在城里打工挣得还多。”
在村文化礼堂,我遇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工程师小王。他身后那面墙贴满二维码,扫进去居然是AR复原的古村全貌。“我们给每栋老建筑都做了数字档案,游客用手机就能看到50年前的街景。”
更绝的是村口的智能停车场——
✅ 太阳能充电桩藏在荔枝树下
✅ 停车费自动抵扣农产品消费
✅ 车还没停稳,手机就收到游玩路线推荐
“刚开始大伙儿觉得这玩意儿浪费钱。”村支书老陈挠着头笑,“现在连八十岁的六叔公都会用手机查停车位了。”
不过啊,我在村里转悠三天也发现些问题。比如周末游客多的时候,窄巷子里挤得转不开身;再比如有些民宿开始搞“网红ins风装修”,青砖墙上突然冒出个火烈鸟霓虹灯,看着实在违和。
跟几个老村民聊起这事:
- “要挣钱就得让人家拍照好看嘛”——开咖啡店的阿强
- “老房子改得亲妈都不认识了”——守着祖屋的七婆
- “得定个规矩,不能瞎折腾”——民宿协会李会长
离开前我特意爬到后山观景台。夕阳下,连片镬耳屋的灰瓦泛着金光,新修的玻璃栈道像条银链子缠在山腰。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正在直播,背景音是此起彼伏的“家人们看这个陈皮”。
个人觉得:张溪村的走红绝非偶然。他们既没把老房子全拆了盖仿古街,也没端着架子搞阳春白雪。用村民自己的话说:“老屋要住人才有魂,手艺有人学才能活。”这种“土到极致就是潮”的路线,反而让城里人找到了久违的烟火气。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村里民宿均价已经涨到500+一晚。要是再过两年,普通老百姓还住得起吗?这个问题,可能得等到2026年再来找答案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