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凤阁:2025年民间手艺人的春天真来了?

2025-04-05 05:45:17 | 来源:说了特出新闻网
小字号

品凤阁:2025年民间手艺人的春天真来了?

哎,你听说过品凤阁吗?就那个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新玩意儿"?2025年3月25号上午十点整,北京前门大街突然冒出来的青砖黛瓦四合院,门口挂着块写着"品凤阁"三个鎏金大字的木匾,把整条街的老外游客都看直了眼。说真的,这年头还能见到把传统手工艺玩出花的,可真不多见了!


🔥现场直击:这地方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推开雕花木门,迎面就是三十多个手艺摊位。河北蔚县剪纸的刘大爷边剪边唠:"我这剪纸刀都换了三代人,没想到现在年轻人抢着要。"斜对面的00后苏绣传人小林更绝,直接在绣绷旁边支了个手机搞直播,弹幕里不断跳出"求同款荷包"的留言。

最绝的是中间那个智能展柜,扫个码就能看见每件作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有个上海阿姨盯着全息投影里的缂丝机看了半小时,最后憋出一句:"这可比刷短视频有意思多了!"


💡品凤阁凭什么突然爆火?

这事儿说来话长。去年国务院刚发布《传统工艺振兴规划》,品凤阁创始人张敏就嗅到了商机。她跟我说:"咱们搞的不是怀旧,是让老手艺跟上新节奏。"你看他们这些操作:

  • 科技赋能:每件作品都带区块链身份证,扫一扫就知道前世今生
  • 场景再造:把作坊搬进商业街,手艺人现场教学体验(据说周末预约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 商业闭环:线上商城直接对接非遗扶贫工坊,卖出去的东西能溯源到具体村寨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会员数据——开业三天注册用户破50万,其中35岁以下占78%。看来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是缺个够酷的接触方式。


🤔老手艺真能养活新时代的手艺人?

这个问题,我在现场逮住了刚签约入驻的竹编师傅老周。他掏出手机给我看后台数据:"上个月线上订单挣了八千多,抵得上以前在村里半年的收入。"更绝的是品凤阁的"传习所"模式,手艺人在店里带徒弟,每教出一个合格学徒还能拿奖金。

不过也有争议。有个美院教授在隔壁咖啡厅跟我吐槽:"这么搞会不会把非遗商业化过头?"巧了,正说着就见两个穿汉服的姑娘抱着新买的漆器首饰盒走过,盒盖上还嵌着智能芯片。要我说啊,能活着传下去的手艺才是好手艺,您说是不?


🌟下一个风口会被他们带起来吗?

转悠到二楼的创客空间,正好碰见几个年轻人在捣鼓"AI+手工艺"的项目。有个95后团队把AI绘图和苗绣结合,电脑生成图案,人工调整后再用传统针法绣出来。领头的姑娘特兴奋:"上个月我们设计的十二生肖潮牌T恤,在东京原宿卖断货了!"

品凤阁运营总监王浩给我算了笔账:开张首周线上线下流水破千万,带动合作村寨平均增收43%。更厉害的是他们跟故宫、敦煌研究院都签了IP合作,据说下个月要推联名款文房四宝。


逛到闭馆时,看见门口电子屏滚动着明日活动预告:"智能穿戴设备与传统银饰碰撞工作坊"。摸着兜里刚买的智能核雕手串,突然想起张敏说的那句话:"我们要做的不是博物馆,而是让老手艺活在当代生活里。"这话听着挺虚,但看着店里摩肩接踵的年轻人,突然觉得——说不定这次真让他们搞成了呢?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