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珠市街耍不成了2025?这条百年老街真要变天了

2025-04-05 06:24:57 | 来源:在溢花住新闻网
小字号

眉山珠市街耍不成了2025?这条百年老街真要变天了

你听说过眉山珠市街吗?就是那条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存在的、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街。最近突然传出消息——2025年3月25号开始,这里要彻底改造了!那些熟悉的茶馆、小吃摊、老字号,真的都要消失了吗?


🚧 说封就封?2025改造计划真相大起底

先别急着叹气,我特意跑到住建局打探了消息。原来这次改造不是简单刷墙补瓦,而是整个片区的系统性升级。老李头在街口摆修鞋摊三十多年了,他边敲鞋钉边跟我说:"说是要给地下管道动大手术,那些老化的电线水管跟蜘蛛网似的,去年夏天暴雨差点把老张家的杂货铺淹了。"

确实,官方数据显示:- 现有地下管网超期服役28年- 路面塌陷事故年增35%- 消防通道被占率高达82%

不过改造也有代价——整条街要分三段封闭施工,预计持续18个月。街尾卖叶儿粑的王婶愁得直搓围裙:"我这小本生意停半年,房租可不会停啊!"


🏗️ 拆旧建新?老街记忆该何去何从

走到中段的"刘记钟表行",第三代传人刘师傅正擦着橱窗里的老式座钟。"我这铺子1912年开张,见证过军阀混战、抗日救亡,现在要跟智能时代接轨了。"他指着墙上的改造效果图苦笑,"说是要搞什么'古今对话空间',我这修机械表的手艺,怕是要改修智能手表咯。"

不过也有年轻人叫好。95后奶茶店主小林兴奋地比划:"终于要有独立卫生间了!以前客人问厕所在哪,我都得指路对面公厕,人家转头就走。"她手机里存着改造后的3D模型,玻璃幕墙与青砖墙的混搭设计确实挺酷。


💡 专家怎么说?我实地探访三大争议

在拆迁办门口,我逮住了城市规划专家张教授。他推了推眼镜说:"既要留住市井烟火气,又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这个平衡点就像走钢丝。"他透露了几个关键数据:- 改造后商铺面积缩减30%- 新增智能停车位200个- 传统业态保留比例不低于60%

走到街角的百年茶馆,七八个老茶客正激烈争论。穿中山装的赵大爷敲着茶碗:"他们懂啥叫'街坊味'?改造完怕是连茶钱都要翻倍!"隔壁开民宿的90后小陈却插嘴:"叔,您看宽窄巷子改造后游客翻了三倍,这是好事啊!"


🍜 吃货最关心:老味道会消失吗?

说到吃,这条街可是藏着23家市级非遗小吃。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发现"张氏糖油果子"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第五代传人张大姐边炸果子边说:"政府给我们这些老字号留了专属区域,就是位置要往街心挪五十米。"她抹了把汗,"只要老主顾还能找着地儿,搬搬也值当。"

不过也有遗憾——做了四十年的流动豆花摊要进固定店铺了。常客李阿姨叹气:"以后听不到'豆花~热乎的~'那声吆喝了,总感觉缺点啥。"


改造这事吧,说白了就像给老人做心脏搭桥手术。风险肯定有,但总比硬扛着强。我倒是觉得,只要别把老街改造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留住那些手艺人脸上的皱纹、青石板上的包浆、空气里的豆瓣香,这波改造就值了。

最后溜达到正在测绘的工地,看见两个工人蹲在墙根吃盒饭。年轻的那个用筷子指着墙上的涂鸦:"师傅,这'1987年王二狗到此一游'要铲掉不?"老师傅扒了口饭:"留着!过三十年,这也是文物了。"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