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黄江那有小港子吗?2025年实地探访真相来了
“黄江要建小港子?这消息到底靠不靠谱?”最近朋友圈里突然冒出这个话题,连楼下卖肠粉的王叔都问了我三回。今天是2025年3月25日,咱们直接杀到现场看个究竟!
跟着导航摸到黄江大道南段,嚯!眼前这场景让我差点把手机摔地上——三台挖掘机正对着河道突突作业,岸边堆着成摞的钢筋建材。穿反光背心的施工队长老陈抹着汗说:“这儿要搞的是微型货运码头,能停20吨级货船那种。”
掏出政府公示图一看,这个被民间称为"小港子"的项目,全名其实叫"黄江内河物流集散中心"。规划图上清清楚楚标着两条500米长的装卸带,旁边还有配套的冷链仓库。不过要说像广州南沙港那种大港口,那确实差着十万八千里。
“咱们镇去年光是家具出口就涨了37%!”在镇政府工作的阿娟给我算了笔账。现在货车拉货到虎门港要绕40公里,要是能直接从黄江走水运,每趟省下的油钱都够买两箱红牛了。
不过也有街坊担心噪音问题。住在河对岸的李阿姨就撇嘴:“半夜要是货船鸣笛,我这高血压可受不了。”但规划局的小伙子马上接话:“您放心!咱们用的都是电动驳船,安静得跟猫走路似的。”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建码头,我心里也直打鼓。黄江这条河我熟啊,小时候还在这儿钓过鱼。现在水深够不够?河道弯不弯?这些技术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
特意请教了航运专家张教授,他推着眼镜说:“改造后航道能达三级标准,足够小型货船双向通行。不过得注意汛期水位变化,建议装个智能水位监测系统。”嘿,这话说得在理,就跟咱手机装天气预报似的,实时监控才稳妥嘛。
五金店张老板已经盘算上了:“要是运费降三成,我立马把仓库搬到河边!”而开餐馆的刘姐更关心:“能不能搞个游船项目?让食客边吃饭边看江景。”
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工地旁边新开了家船员培训学校。负责人神秘兮兮地说:“等码头建好,咱们这儿要培养首批'内河船长',月薪起码这个数!”说着伸出两根手指头晃了晃。
逛完整个项目现场,我倒觉得这事儿有戏。别看现在尘土飞扬的,想想十年前深圳前海不也是滩涂地?关键得做好两件事:环保措施要硬核,别把母亲河搞成臭水沟;民生配套得跟上,别让物流车把马路都压坏了。
对了,最后说个冷知识——黄江历史上真有过货运码头!清朝那会儿,这儿的香木就是通过水路运到广州的。如今重启水运,倒像是种轮回。各位街坊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唠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