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哪个巷子还有 老城烟火气究竟藏哪儿了?

2025-04-05 04:26:03 | 来源:你到的都新闻网
小字号

宜昌哪个巷子还有 老城烟火气究竟藏哪儿了?

哎,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宜昌的老巷子越来越少了?上周三(2025年3月25日)我在解放路转悠,突然发现以前卖炸萝卜饺子的那个转角铺子变成了连锁奶茶店。这不,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宜昌到底哪个巷子还有老味道


🔍2025年的宜昌巷子,都去哪儿了?

说起来真叫人唏嘘,三年前市政府公布的《历史街区保护名录》里,原本有28条特色巷子,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只剩6条。就拿咱们熟悉的鼓楼街来说吧,去年扩建江景步道时,直接把半条街的老房子给"优化"成了玻璃幕墙的网红打卡点。

我特意跑去住建局打听,规划科张科长拿着激光笔在沙盘上比划:"现在85%的老巷子都集中在西陵区,像得胜街、二马路这些重点保护区,确实还留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过说真的,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旧城改造进度图",红彤彤的已改造区域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拆还是留?巷子的命运谁说了算?

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开发商。上个月南湖巷的住户联名申请拆迁,78岁的王奶奶拉着我说:"屋里潮得能养蘑菇,下雨天还要拿脸盆接漏水。"但转头文物局的人又急得跳脚——那片的民国砖木结构房子,整个鄂西地区都找不出第二处。

专家们吵得不可开交,倒是巷子口的修鞋匠老李看得明白:"要我讲啊,该留的留该改的改,别整得跟贴瓷砖似的清一色。"这话糙理不糙,现在有些改造项目确实像给老太太打玻尿酸——表面光溜了,魂儿却没了。


🌆巷子里的烟火气,还能回来吗?

昨天特意起了个大早,还真让我逮着几个"幸存者"。二马路菜市场后头藏着条三米宽的窄巷,七点半准时飘出油条香——老刘家的面窝摊二十年来雷打不动,就是价格从五毛涨到了三块五。往福绥路方向走,意外发现新开了家"时光杂货铺",竹编热水瓶、铁皮青蛙这些老物件,居然成了00后们的新宠。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还得数红星路的周末旧货市集。上周亲眼见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花八十块钱淘到了1987年的《三峡日报》,转头就跟同伴嘚瑟:"这才叫真正的vintage!"你看,老物件遇上新人类,巷子文化这不就活起来了


🍜吃货必看!这些巷子还藏着地道味

陶珠路夜市的炕土豆 👑:老板娘坚持用恩施小土豆,每天下午四点开火,去晚了连渣都抢不到
环城东路的老茶馆 ☕:竹椅子还是八十年前那批,听说汪国真当年在这写过诗
自立路的裁缝铺 ✂️:陈师傅能照着照片复刻任何年代的衣裳,最近在帮剧组做《宜昌往事》的戏服

不过得提醒各位,现在想找这些宝藏地儿可得费点劲。上次带外地朋友去吃杨岔路那家二十年卤菜店,跟着导航绕了八圈才发现,店招牌被新开的连锁超市挡得严严实实。


🤔保护老巷子,光靠情怀够吗?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难回答。上周采访了个做城市记忆保护的团队,他们给算过笔账:修缮一栋老宅子的钱,能在新区盖三栋安置房。但话说回来,去年万达那边复建的"仿古商业街",虽然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可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像用味精调出来的高汤,鲜是鲜了,就是没后味。

我个人倒是觉得,老巷子的价值不能光用钱衡量。就像福绥路那面爬满爬山虎的老墙,虽然破旧,但每次路过都想起小时候偷摘邻居家枇杷的糗事。这种"记忆地标",拆了可就再也建不回来了。


最后唠叨两句:下次您路过那些斑驳的老墙时,不妨多瞅两眼。说不定哪天改造的挖掘机就开过来了,趁现在还能看见,多拍几张照片留个念想吧。要我说啊,城市发展总不能把根都刨了吧?留着这些巷子,既是给老一辈存个回忆,也是给年轻人留扇窥见过去的窗。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