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KB工作室:2025年街头巷尾都在聊的新晋顶流?

2025-04-05 05:33:35 | 来源:自刷仔只新闻网
小字号

成都KB工作室:2025年街头巷尾都在聊的新晋顶流?

你听说过成都最近火出圈的KB工作室吗?就是那个被网友戏称"白天搞设计,半夜开脑洞"的神秘组织?3月25号我在玉林路蹲点采访的时候,亲眼看见他们工作室门口排队的人从三楼螺旋楼梯绕到街角奶茶店,这场面简直比当年网红火锅店开业还夸张。


🚀起源故事:三个90后搞出的大动静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个现在估值破亿的工作室,最初就是三个发小在麻将桌上拍板决定的。主理人老张(张宇轩)挠着头跟我说:"去年春节我们仨在茶馆打血战到底,突然就聊到成都年轻人现在既要搞钱又要耍酷的矛盾心态..." 说着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他们第一个爆款企划——把麻将里的"杠上开花"做成街头艺术装置,结果在春熙路展出三天就被文旅局点名表扬。

他们最狠的招数就是"在地文化混搭赛博朋克"。举个栗子,上个月推出的"盖碗茶VR体验",戴着设备能看见茶碗里浮出杜甫吟诗的全息投影,据说预约已经排到今年中秋节了。


💡他们到底在搞啥?跨界混搭玩出新花样

刚开始我也懵:说是设计工作室吧,他们接的品牌案子从川菜馆logo设计到无人机灯光秀都有;说是文化公司吧,又搞出个"方言保护计划"APP,用AI把四川话教学做成Rap闯关游戏。财务主管小王神秘兮兮地透露:"我们每个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要能拍照发朋友圈、要带点四川元素、还要让人忍不住说'龟儿子有点意思'"。

👉 爆款案例清单:- 三星堆青铜面具盲盒(隐藏款是戴着AirPods的纵目人)- 社区改造项目"坝坝茶元宇宙"(扫码就能看大爷下象棋的AR教程)- 成都地铁语音包(用李伯清散打评书风格报站)


🤔为啥突然火了?你品,你细品

站在红星路二段的天桥上,我逮住几个排队等签名的00后。穿汉服的妹子眼睛发亮:"他们做的熊猫潮玩会眨眼放电诶!"旁边戴渔夫帽的男生插话:"关键是敢把老成都的东西玩出新意思,不像有些机构就知道复刻老照片..." 我翻了下数据,发现他们抖音账号的"成都冷知识"系列,每条播放量都破百万。

接地气的创业逻辑才是王道。有次路过他们工作室,正好听见设计师在争论:"这个火锅底料包装必须用珐琅彩风格!对,就是故宫文创那种调调,但要把辣椒换成像素风的..." 这种土洋结合的路子,别说还真拿捏住了Z世代的审美。


🛠️争议与挑战:网红如何变长红?

当然也有人吐槽他们是"文化二道贩子"。上个月搞的"川剧变脸NFT"项目,就被传统艺人联名投诉说破坏了非遗的纯粹性。运营总监小李倒是看得开:"我们就像火锅里的折耳根,有人爱得要命有人闻到就跑,但存在即合理嘛。"

不过说实在的,他们现在最大的危机是——太!火!了!我亲眼看见合作方抱着现金在会议室门口打地铺,而创始团队还在为"要不要接螺蛳粉联名款"吵得面红耳赤。这种幸福的烦恼,大概就是爆红的代价吧。


👀我个人咋看?这波操作我给82分

要我说啊,KB工作室最聪明的是抓住了成都人"松弛感"的精髓。他们不像北上广的团队总端着"改变世界"的架子,而是带着点茶馆摆龙门阵的随意劲儿。有次采访到一半,主创突然说"等哈,我去端碗冰粉",结果真就端着搪瓷碗回来继续聊创意,这种烟火气才是核心竞争力吧?

不过隐患也不是没有。现在他们每个企划都自带热搜体质,但内容沉淀度还不够。就像春熙路那家天天排队的蛋烘糕,要成为真正的地标,光靠网红效应可不够。听说他们已经在筹备"城市记忆档案馆",打算用区块链技术存老照片,这步子迈得是不是太大?咱们明年这个时候再看分晓。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