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生自荐:2025年她们为啥敢站出来?
你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被一群自信满满的上海姑娘刷屏?2025年3月25日,外滩金融峰会刚结束,陆家嘴写字楼里突然冒出来个“魔都女子自荐墙”——不是相亲也不是求职,这群姑娘竟然在公开栏贴起了自己的“人生说明书”!
“我叫张婷婷,28岁,会做财务报表也会修水管,上个月刚考了无人机驾驶证。”在静安某科技园区里,我看到个穿西装套装的姑娘正往墙上贴A3纸。你别说,这份“自荐书”比公司招聘海报还详细,连“能徒手组装宜家衣柜”这种技能都写得明明白白。
问起为啥搞这个,几个姑娘边贴边笑:“现在AI都能写情书了,人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真本事吧?”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女性就业率同比飙升到78%,比三年前高了整整12个百分点。
有人可能要问:这不就是变相求职吗?嘿,还真不是!我在徐汇的自荐集市蹲点了三天,发现这些姑娘玩得可花:
“我们不是在找工作,是在找能一起搞事情的合伙人。”95后创业者小林指了指自荐墙上的二维码,嚯,扫进去直接跳转个人技能共享平台,时薪明码标价。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2025年《长三角人才报告》里说“上海女性平均掌握3.7项跨领域技能”时,我还真有点懵。但在虹口区的共享办公室,我算是开了眼:
27岁的程序员王薇白天写代码,晚上教巴西柔术;前空姐转型做宠物殡葬师,还顺带开了情感咨询直播间。问她们累不累,得到的回答出奇一致:“总比被AI取代强吧?”
专家分析说,这种“技能组合拳”其实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生存策略。就像我碰到的金融分析师李小姐说的:“会品红酒不算本事,能喝出产区年份还能给你分析期货行情,这才叫能耐。”
要说最让我震撼的,还得是浦东新区那场自荐路演。30个姑娘轮流上台,5分钟展示时间,底下坐着投资人、企业高管和媒体记者。95年的小陈直接把PPT投在幕墙上:“这是我的烘焙工作室流水、宠物培训证书,还有上周刚拿的无人机喷洒农药执照。”
现场有个投资人当场拍板:“我要投的不是你的店,是你这个人!”这话听着新鲜,但仔细想想没毛病——2025年的职场,个人IP确实比简历值钱多了。
站在南京东路天桥上往下看,满大街的电子屏都在滚动播放姑娘们的自荐视频。我突然想起早上在便利店听到的对话,两个中学生边挑饭团边嘀咕:“咱是不是也该整个技能清单啊?”要我说,这股自荐风潮最厉害的不是帮姑娘们找到工作,而是把“我能行”三个字焊进了下一代心里。
看着手机里刚拍的素材,突然有点感慨:十年前大家还在讨论“剩女危机”,现在满城都是主动出击的“六边形战士”。未来的上海,或许真的会成为“她力量”的标杆城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