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八角塘站街:老街变 网红 ?2025年的烟火气与争议并存

2025-04-05 04:25:48 | 来源:就阿显儿新闻网
小字号

上饶八角塘站街:老街变 网红 ?2025年的烟火气与争议并存

🌆凌晨三点,八角塘的烟火气从哪来?你见过凌晨三点的菜市场吗?2025年3月25日这天,上饶八角塘站街的早市比往常更热闹了。卖菜的张叔边往三轮车上码白菜边嘟囔:"现在年轻人也来凑热闹,我这两筐青菜,刚摆出来就被手机围着拍。"确实,这条原本只有本地人知道的百年老街,最近突然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打卡点。

🚦"站街"变"站台"的魔幻现实要说八角塘站街的走红,得从去年年底说起。当时市政规划突然宣布要把这条街纳入"城市记忆保护带",好家伙,原本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换成了仿古地砖,街口的公交站台直接改造成了仿民国风的候车亭。附近开杂货店的王阿姨说:"以前早上五点半收垃圾的车最吵,现在半夜都有小姑娘穿着汉服来拍照。"

📌关键转折点在这三件事:1️⃣ 2024年12月地铁2号线开通,八角塘站D口直通老街2️⃣ 今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发起#寻找最土味年货#挑战赛3️⃣ 三月底网红奶茶店"茶言观舍"把分店开进老裁缝铺


🍜"二十块吃到扶墙走"是真是假?要说最让年轻人上头的,还得是这里的物价。牛肉粉8块、灯盏粿3块5个、油条包麻糍才2块钱...对比市中心动辄三十起步的网红餐厅,这里确实便宜得吓人。不过住临街五楼的李大爷有话说:"自从上个月那个什么探店博主来过,我家窗户就没关过——楼下排队买烧饼的人从早吵到晚。"

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原先在街尾修了三十年钟表的陈师傅,现在柜台里摆着抖音二维码。他戴着老花镜边拧发条边说:"上个月有个小年轻把我修表的过程拍上网,现在天天有人来找我拍'复古大片'"。


📈流量是把双刃剑街口新开的"怀旧小卖部"最能说明问题。货架上大大泡泡糖、无花果丝这些老零食卖得火热,但店主小王悄悄跟我说:"其实三分之二都是网购的复刻版,好多老街坊都说味道不对。"更夸张的是,有家做了二十年棉被的老店,最近突然开始卖"网红开运棉被",说是被某个星座博主带火的。

💡我个人倒是觉得,这种新旧碰撞挺有意思。就像街角那家改了六次的招牌——最早写"老张理发",后来改成"复古油头工作室",现在又变回"三元快剪",说到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是这里真正的底色。


🚧便利背后的烦恼清单• 早上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得和游客挤着过• 公共厕所排队队伍比网红奶茶店还长• 晾在阳台的内衣总被无人机拍进去• 原先五毛钱的公用水费涨到两块• 晚上十点还有主播在街边唱歌直播

开早餐铺的刘婶说得实在:"现在生意是好了,但我这老腰真扛不住——以前做到上午十点收工,现在得备货到半夜。"她指着墙上新装的扫码点餐机,"这东西天天滴滴叫,哪有以前扯着嗓子喊'拌粉好了'来得痛快。"


🛠️未来该怎么走?市政部门最近搞了个"居民听证会",会上吵得那叫一个热闹。年轻商户主张搞夜间灯光秀,老住户集体反对说影响睡觉;文旅局想统一商户着装拍宣传片,大叔大妈们直接怼:"我们卖个菜还要穿戏服?"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上个月自发形成的"方言指示牌"。因为总有人问路,现在每家店门口都挂着自制的提示板,比如"往前直走拐弯处是公厕(本地话叫'mong堂')",反而成了新的打卡点。你看,这就是老百姓的智慧。

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八角塘站街,这里既不像某些网红景点那样刻意造作,也没完全停留在旧时光里。那些端着单反拍照的年轻人,和拎着菜篮讨价还价的大妈,居然在同一个时空里和谐共处——或许这就是城市更新最该有的样子吧?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