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广阳小区站街:一场关于社区治理的 烟火气 实验
最近你有没有路过南昌广阳小区?就是那个老城区里总飘着炒粉香味的巷子口。3月25号一大早,居委会王大姐举着大喇叭喊:"老少爷们注意了!从今往后咱们这儿要搞点新名堂!"话音刚落,几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就把崭新的便民服务点支棱起来了。哎,这年头连"站街"都能整出正能量了?🤔
🚨【站街变"站台"?这事得从头唠】
老南昌人都知道,广阳小区这地界儿就像块吸铁石。以前每到傍晚,巷子里总有三五成群的人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唠嗑,外卖小哥都戏称这儿是"民间情报交换中心"。不过说实在的,这种自发聚集确实带来不少问题——垃圾乱扔、电动车堵道,去年还因为有人乱接电线出过火灾。
👉重点来了:2025年开春,街道办突然搞了个"群众板凳会",让大伙儿把憋了多年的牢骚都倒出来。50岁的修鞋匠老李在会上拍桌子:"我们这些手艺人风吹日晒的,连个固定摊位都没有!"这话可算捅了马蜂窝,现场二十几个小商贩齐刷刷举手要发言。
📅【3月25日大改造:从"游击战"到"正规军"】
那天早上六点不到,社区书记带着施工队进场了。你猜怎么着?他们把小区西门那片坑洼的水泥地整成了带遮阳棚的"便民驿站",还划出十几个带编号的摊位。卖糖炒栗子的刘阿姨摸着不锈钢台面直咂嘴:"这可比俺家厨房还亮堂!"
🛠️三个硬核改造:
1️⃣ 24小时监控+智能烟感器(再不怕乱扔烟头了)
2️⃣ 扫码预约摊位(手机玩不转的大爷有专人帮)
3️⃣ 共享工具箱(配了电钻、扳手这些大家伙)
要说最绝的,还是那个"老表聊天角"。社区特意留了块空地摆上竹椅,墙上挂着"本地方言标语牌",什么"恰了啵"、"作兴你"写得明明白白。路过的年轻人掏出手机咔咔直拍,抖音上#最接地气社区改造#话题当天就冲上同城热搜。
🤔【站街现象到底咋回事?】
可能有看官要问:这不就是给流动摊贩安个窝吗?能解决根本问题?您还别说,我在现场跟几个老住户唠了半小时,发现门道深着呢!
家住3栋的张大姐掰着手指头算账:"以前收废品的到处乱窜,现在定点在7号摊位,我卖纸箱子都不用下楼!"更绝的是社区搞的"错时共享"——早餐摊七点收摊,九点就变成修伞补锅的阵地,下午又换成教广场舞的大妈们。这空间利用率,比写字楼里的共享办公还溜!
💡【我的观察:烟火气≠脏乱差】
在广阳小区晃荡了两天,有个场景特别戳我:傍晚时分,便民驿站的LED灯带自动亮起,卖拌粉的老板娘和隔壁配钥匙的大爷共用一张折叠桌吃晚饭。远处传来社区幼儿园放学的喧闹声,空气中飘着辣椒炒肉和桂花糕的混合香味。这让我突然明白:好的社区治理不是消灭生活痕迹,而是给烟火气装个"安全阀"。
当然也有犯嘀咕的。开理发店的90后小伙小陈就担心:"现在搞得这么正规,会不会收管理费啊?"不过转头看见城管队员在帮菜农搬白菜,他又咧嘴笑了:"管他呢,总比天天打游击强!"
🌇【未来会怎样?听听街坊们怎么说】
我在采访本上记了段特有意思的对话:
"王书记,你们这个实验能搞多久?"
"您看见那个太阳能充电桩没?它亮着,咱们的服务站就开着!"
旁边修自行车的老周插话:"要我说啊,就跟咱南昌的滕王阁似的,老地方玩出新花样才叫本事!"
临走时注意到个细节:每个摊位都挂着带二维码的塑料牌,扫进去竟是摊主们的"技能档案"。磨剪刀的老孙头得意地晃手机:"昨儿有个后生仔从红谷滩开车来找我,说是看了网上的手艺传承榜!"
站在广阳小区新铺的透水砖路面上,看着老大爷们围在象棋桌旁边下棋边唠嗑,突然觉得社区治理这事吧,就跟炒南昌拌粉似的——火候太猛容易糊,放任不管又会夹生。现在这么搞,既保留了街坊邻里的热乎劲儿,又把乱七八糟的隐患按住了。下次要是再有地方说要整治"站街乱象",真该来这儿取取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