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湾区站巷探秘:城市角落里的烟火气

2025-04-05 04:25:58 | 来源:代划天后新闻网
小字号

珠海金湾区站巷探秘:城市角落里的烟火气

👀 你听说过珠海金湾区的站巷吗?
2025年3月25日一大早,我顶着蒙蒙细雨钻进金湾区红旗镇的老街,就为了找这个传说中的“站巷”。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我还以为是高铁站旁边的小路,结果本地大叔一摆手:“嗐!这地儿可藏着咱金湾几十年的故事!”


🚶‍♂️【站巷到底在哪?导航都懵圈】

“师傅,站巷怎么走?”我问路边卖糖水的阿婆。她慢悠悠舀了一勺绿豆沙:“往前头走,看到红色招牌的烧腊店右拐,再绕过两棵老榕树就到咯!”好家伙,地图上搜不到的地方,全靠口口相传。

原来,“站巷”压根不是正式路名!它其实是金湾老城区一片交错的小巷统称。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渔民和工人下班后“站街”唠嗑的地方——站着聊天、站着吃肠粉、站着等公交,久而久之就成了街坊嘴里的“站巷”。


🏠【危房变网红?改造争议有点大】

站在斑驳的砖墙前,我数了数:23栋老屋有17栋挂着“危房”黄牌。但有意思的是,转角那家塌了半边的青砖房,现在居然成了打卡点!墙上喷着荧光涂鸦,门口摆着“我在站巷等你”的灯牌,几个小姑娘正轮流拍照。

“去年政府说要拆,后来搞了个‘微改造’试点。”开五金店的强哥叼着烟说,“现在年轻人爱来,但我们这些老住户天天提心吊胆。”他指了指头顶开裂的水泥板,“上礼拜下雨,二楼阿婆家的花盆直接砸我家门口!”


🍜【肠粉阿伯的倔强:凌晨三点不打烊】

要说站巷的灵魂人物,非陈记肠粉摊的陈伯莫属。68岁的老爷子守着煤炉铁板,从1989年干到现在。“以前码头工人四点就来吃,现在变成夜猫子主播凌晨来蹭WiFi。”他边说边麻利地淋酱油,“别看我这儿破,抖音上二十多万点赞呢!”

翻着他的记账本,我发现个有趣现象:2024年肠粉均价涨到8块,但陈伯坚持卖6块。“街坊钱难挣啊!”他擦了把汗,“前几天还有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开着宝马过来打包十份,说就馋这口老味道。”


🌇【新老碰撞:奶茶店开进裁缝铺】

在站巷最窄的“一线天”胡同里,我见到了魔幻一幕——左边是开了35年的老裁缝铺,缝纫机上堆着的确良布料;右边却是ins风的奶茶店,店员正在往杯子上贴“站巷限定”贴纸。

“我们把二楼改成了共享裁缝空间。”95后店主小林指着旋转楼梯介绍,“客人喝着奶茶等改裤脚,阿姨们有空也教年轻人缝扣子。”不过对面修表铺的张师傅不太买账:“上个月他们搞什么‘复古派对’,音乐震得我老花镜都抖!”


💡【个人观点:留得住乡愁,才守得住未来】

转悠一整天,我发现站巷就像块活化石——它既不是纯粹的贫民窟,也算不上精致网红地。政府今年公示的《站巷片区更新方案》里写着要“修旧如旧”,但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安全居住和文脉传承,恐怕比找巷子更难。

路过正在打麻将的街坊时,听见阿婆说了句:“金湾区现在高楼那么多,总得留块地方让年轻人知道,我们当年是怎么‘站’着把日子过起来的吧?”这话糙理不糙。或许站巷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它那种“将倒未倒”的生命力——旧瓦片下长出新苔藓,老故事里冒出新鲜事,这才是城市该有的呼吸感。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