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对大树营的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会变成啥样?

2025-04-05 04:31:22 | 来源:设一不头新闻网
小字号

昆明市人民政府对大树营的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会变成啥样?

哎,你听说过昆明大树营吗?就是那个被本地人戏称“城中村顶流”的老片区。2025年3月25号这天,政府突然甩出一份规划方案,说是要把这块地“整容升级”。消息一出,朋友圈直接炸锅——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嘀咕:“这次动真格还是画大饼?”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场改造到底玩什么花样。


🌳 二十年老问题,这次动哪儿了?

先划重点:这次改造不是拆迁,而是原地升级。官方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要保留大树营的“烟火气”,同时解决电线乱得像蜘蛛网、雨天变“威尼斯”这些老毛病。规划局老王跟我掏心窝子:“以前总有人说政府做事‘一刀切’,这回咱们搞的是针灸疗法,哪儿疼治哪儿。”

举个实在例子:片区的排水系统要换成德国进口的智能管网,据说能扛住五十年一遇的暴雨。住在东风巷的李阿姨听到这儿直拍大腿:“早该搞了!去年我家冰箱都泡飘起来了!”


💰 钱从哪儿来?老百姓要掏腰包吗?

这是大伙最关心的事。政府这次玩了个新套路——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单说就是拉上企业一起干,企业出钱搞基建,往后收二十年停车费、广告费来回本。住建局小张给我算账:“光立体停车场就能新增800个车位,按现在市价,每天进账少说两万块。”

不过也有商户犯嘀咕。开米线店的张老板就担心:“改造期间停业三个月,政府补的租金够不够交房贷?”针对这事儿,方案里倒是白纸黑字写了过渡期补贴细则,连卖烧饵块的小推车都列了每日补助标准。


📱 智慧社区?菜市场都要装人脸识别?

最让人掉下巴的是科技配置。规划里写着要搞“刷脸进小区”、“智能垃圾分类”,连菜市场摊位都装上电子秤联网系统。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小刘现场演示:“大妈买把青菜,扫脸直接扣款,菜价波动政府还能实时监控防宰客。”

但住在六楼的赵大爷有话说:“我们这些老年人,搞不懂这些高科技咋整?”别急,方案里早准备了银发族帮扶小队,手把手教到会用为止。社区主任还放了狠话:“教不会算我输!”


🚧 施工期间怎么办?真要搬出去住?

政府这次学聪明了,搞分段施工+临时安置。以东风路为界,先搞西区再搞东区,保证每家至少有一条路能正常进出。临时安置点就设在三公里外的经开区,班车十分钟一班,还包水电费。

租房住的打工族小王松了口气:“原先听说要改造,差点打包回老家。现在政府给过渡房,我送外卖的电动车充电桩都给配齐了。”


🤔 改造后房价会涨吗?现在该不该买房?

这问题我问了房管局的老同学。他掰着指头算:“参考上海田子坊改造案例,同等条件片区改造后租金涨了130%。不过……”话锋一转,“政府这次特意留了30%的廉租房,就是要防止房价坐火箭。”

中介小陈倒是实诚:“上个月还有房东挂7000一平,今天直接改价1万2。要我说啊,真想投资的可以再等等,等配套全落地才是真黄金。”


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这场改造,总觉得跟前些年的“大拆大建”不是一回事。政府文件里反复出现的“微改造”、“可持续”这些词,听着像官话,但看看他们连垃圾桶分类督导员的岗位都规划好了,倒真有点“绣花功夫”的意思。

说到底,城市更新不是比谁楼盖得高,而是看老百姓的电动车能不能顺畅充电,老奶奶买菜会不会滑跤。这次方案把60%的预算砸在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反倒让人踏实——毕竟,面子重要,里子更要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