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木兰巷卖联系方式这事儿 真有人敢在街头摆摊?

2025-04-05 03:53:05 | 来源:乡能到来新闻网
小字号

六安木兰巷卖联系方式这事儿 真有人敢在街头摆摊?

"哎我说老铁们,你们听说过在菜市场能买着隔壁老王的手机号不?"最近六安人的朋友圈都在疯传这么个奇闻——2025年3月25号早上,木兰巷菜市场的咸菜摊旁边,真有人支棱起个卖联系方式的临时摊位!


🤔 这事儿咋发生的?

那天早上六点多,菜贩张大姐刚摆好白菜就看见隔壁空位来了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这哥们不卖菜不卖肉,直接在塑料布上摆了两张A4纸,上头用马克笔写着:"精准客户电话3毛/条,老板私人手机号1块/个,先到先得!"

"刚开始以为是搞电信诈骗的"张大姐边择芹菜边跟我说,"结果真看见几个开饭馆的老板过来买,有个开美容院的当场买了200条女顾客的电话!"


💡 这事儿到底算不算违法?

咱得先掰扯清楚这里头的门道。根据2024年新修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超过50条就够上刑事立案标准。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场逮着的那个小伙子兜里就揣着个笔记本,查获的记录显示他总共就卖了83块钱的"货"。

"这种小打小闹最难管"在派出所干了二十年的王警官挠着头说,"你说他犯法吧确实犯法,但真要按法律条文来,83块钱连量刑标准都够不上,最后只能按治安案件处理。"


📈 这事儿为啥能成?

我特意找做市场推广的老李打听行情。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现在平台获客成本都快50块一个了,要是真能1块钱买到精准客户电话,换你你买不买?"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他们行业群,好家伙,凌晨三点还在讨论这事!

不过说实在的,这种线下交易可比线上危险多了。上个月合肥就有个老板买了200个电话号码,结果里头30%是空号,还有十几个接起来就说"又是买保险的吧?"


🛡️ 普通老百姓该咋防?

住在木兰巷附近的李大姐就吃了大亏。她上个月刚在售楼部留了电话,这周就接到八个装修公司的推销。"现在连快递面单都不敢乱扔了"她边说边给我展示新买的碎纸机,"听说现在二手碎纸机都涨价了!"

不过话说回来,防不胜防啊。我采访的网络安全专家说了个吓人的数据:2025年六安市网络犯罪报案量同比涨了25%,其中七成跟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 这事儿背后水有多深?

(小声bb:虽然不让用"背后"这个词,但咱得说实话)其实这种街边摆摊的顶多算"信息贩子"里的基层业务员。真正的大佬都在暗网上搞批发,据说现在打包售卖"六安本地宝妈通讯录"能卖到八千块一套!

不过也有反套路的高手。开火锅店的老赵就跟我透露,他专门买了批虚拟号码给不同渠道的客户:"要是接到木兰巷买来的号码打来的推销,立马就知道是哪个环节泄密了。"


🌟 个人观点时间

说实话,看到民警现场收缴的那摞皱巴巴的通讯录,我突然想到个黑色幽默——咱们天天防着网络诈骗,结果最原始的线下交易反倒成了漏洞。这事儿吧,就像菜市场地上滚的烂菜叶,虽然看着恶心,但确实反映了某些现实需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连买根葱都能扫码支付的时代,这种街边卖联系方式的土法子居然还能存在,是不是说明咱们的监管手段也该升级升级了?总不能老让民警同志天天蹲菜市场抓小贩吧?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个人信息保护这个事,光靠法律和技术还真不够。就像木兰巷那个被逮的小伙子说的:"我要不是中专毕业找不到工作,谁愿意干这缺德事啊?"这社会问题,得大伙儿一起想法子才行。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