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太正规的按摩 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

2025-04-05 07:06:42 | 来源:视要看号新闻网
小字号

一些不太正规的按摩 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

你听说过按摩还能"治病"吗?就在2025年3月25号上午,朝阳区某写字楼里的养生馆,穿着白大褂的技师正拿着筋膜刀往客人背上招呼,嘴里念叨着:"姐您这富贵包得用能量罐拔,3888套餐包三次见效"。这事儿听着离谱,可类似场景正在全国遍地开花。


🔥 按摩店里的"隐藏菜单"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挂着"中医推拿"招牌的店,价目表都像在玩文字游戏。明面上写着肩颈调理198元,暗地里技师会凑过来小声问:"要试试我们的私密调理吗?"从淋巴排毒到骨盆修复,各种听着高大上的项目能报出五位数价格。

举个真实案例:在国贸上班的王女士,原本只想做个298的肩颈放松,结果被推销了"荷尔蒙平衡疗程",三个月刷爆了两张信用卡。她说:"每次技师都说我经络堵得厉害,不做后续疗程会病变,吓得我根本不敢停。"


💡 消费者为啥买单?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些服务真的靠谱吗?先说大实话:90%的"高科技仪器"在某宝都能找到同款。比如号称德国进口的"生物电疗仪",批发价不到3000,到了店里就敢收你单次888。

但年轻人就是吃这套!根据2025年最新市场调研:- 🚩 78%消费者承认被"专业话术"唬住- 🚩 65%觉得花钱买心安- 🚩 43%坦言不好意思当场拒绝推销

"有次技师说我脊柱侧弯必须矫正,还拿手机拍了X光片对比图。"95后程序员小李挠着头说,"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就轻微劳损。"


🚨 监管的灰色地带

现在这些店铺可精着呢!营业执照写着"养生保健",实际操作早超出经营范围。今年3月刚曝光的典型案例:某连锁机构用艾灸仪冒充医疗器械,被罚了20万,结果人家半个月就赚回来了。

更魔幻的是行业标准缺失。同一个"经络疏通"项目,在A店是手法按摩,在B店可能变成注射不明液体。卫健委专家老张直摇头:"现在连拔火罐该归哪个部门管都扯不清皮。"


🤔 我的观察日记

混迹这个行业三年,我发现个怪现象:越贵的项目越有人信。上周探店时,亲眼看见个穿貂的大姐,眼皮都不眨就办了8万的"细胞激活年卡"。问她图啥?人家回得实在:"隔壁李太太都做第三疗程了,我不能输啊!"

要说解决办法,我觉得堵不如疏。既然市场需求摆在这儿,不如赶紧出台分级标准:1. 明确生活美容与医疗行为界限2. 强制公示仪器设备资质3. 建立技师持证上岗制度

毕竟谁都不想哪天按个摩,反被按进ICU吧?说到底,身子骨要紧,钱包也经不起这么造啊!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