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品香官方社区:街坊们的幸福密码藏在这儿?
(咳咳,先给各位街坊递杯茶)您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在晒"网红榕树头"和会发光的石板路?说真的,这帮人八成都是去了广州一品香官方社区!这个2025年3月25号刚完成升级的老社区,现在可成了街坊们口中的"别人家小区"。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个社区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前这儿还是坑洼的水泥路,墙角堆着破自行车。现在可好,设计师把岭南镬耳墙和智能灯带玩出了花,晚上七点准时亮起的"月光小道"让年轻人都挪不动腿。居委会张主任掰着手指头跟我说:"光是2025年第一季度,来拍照打卡的游客就破了50万人次!"
🛠️ 改造三大亮点:1. "拆墙透绿"工程:把23处违建变成口袋公园2. 智能垃圾站会"说话":"靓女,厨余垃圾要破袋哦~"3. 老榕树上挂着AR解说牌,扫一扫就能听百年故事
(哎您还别不信)上周我去踩点,正好碰见80岁的陈伯在教游客用手机扫榕树上的二维码。老爷子得意得很:"现在连收租的外国人都要找我当导游!"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他们的"神器"——装在每栋楼的智能管家屏。不仅能查快递、交水电费,居然还能预约共享厨房!我在现场试了试,对着屏幕喊:"我想做萝卜牛杂",立马弹出三家空闲的共享厨房位置。
不过我得说句实在话,再好的技术也得有人情味撑着。就像住在7栋的王姐说的:"那个AI物业管家好是好,就是普通话说得太标准,听着不像我们广州人。"(笑)您别说,后来系统真的增加了粤语选项!
要说最让我服气的,还得是他们的适老化改造。举个例子您就懂了:社区菜市场的电子秤,放大字体不说,还会用三种音量提醒"找零五毫子"。更绝的是那个会"变形"的休闲椅——靠背角度能调,扶手还能当拐杖!
这里有个真实故事:独居的李姨以前最怕下雨天,现在有了智能手环,下雨前两小时就会震动提醒收衣服。她女儿在澳洲跟我视频时说:"以前天天担心老妈摔倒,现在手环能监测姿势异常,比我们做子女的还上心。"
说真的,现在很多老城区改造都把传统弄丢了。但在一品香,您能在智能快递柜旁边看见满洲窗展览,在社区App里找到醒狮教学视频。最牛的是他们搞的"老物件复活计划"——把居民捐的旧缝纫机、老茶壶做成装置艺术,扫码还能看物主的故事。
举个栗子:百年老茶楼"得心楼"第四代传人炳叔,现在每周三在社区活动室教后生做虾饺。他边捏褶子边念叨:"机器人做的虾饺能叫虾饺吗?手指的温度才是关键!"
摸着良心说,我在这个社区转悠了两天,发现了三个"隐藏菜单":1.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街坊们的笑脸识别系统2. 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柜里的古董,是阿婆手里包着的云吞3. 幸福社区的真谛,大概就是让快递小哥和退休阿伯能在同一个凉亭里吹水
(您先别急着反驳)就说那个24小时智能药房吧,看着是冷冰冰的机器,但设计成西关大屋的样式,取药时还会播放药师录制的用药提醒——这份小心思,不就是科技与人文最好的结合吗?
最后说个数据您品品:改造后社区老年食堂每天接待600多人次,但真正惊人的是——有三分之一是来"蹭饭"的年轻人!用95后租客小林的话说:"这里的双拼饭才15蚊,阿叔给的肉量比外卖实在多了!"
看着街边新开的创意工作室里,纹身师和修表匠成了邻居;听着榕树头下普通话、粤语、英语混着唠嗑的声音;闻着空气里肠粉香混着咖啡香的味道...哎,这不就是老广们说的"生猛"吗?要我说啊,能让老街坊舍不得搬走、新广州人抢着落户的地方,才是城市该有的温度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