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嫖的渠道现状:有人铤而走险,有人另辟蹊径
2025年了,怎么还有人问“嫖的渠道”?这事儿听着像上个世纪的新闻,但最近杭州警方破获的案子可给大伙儿提了个醒——3月25日凌晨,他们刚端掉个用虚拟定位APP搞线上交易的团伙,抓了28人。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今天就带大家扒扒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现在想搞线上交易的主儿,路子是真野。去年开始流行的元宇宙社交平台,愣是被他们玩成了“选妃现场”。不过别以为戴个VR头盔就查不到你——今年初深圳有个老哥,戴着设备在虚拟酒店搞事情,结果IP地址暴露,警察顺着网线就找上门了。
还有个更离谱的招数:用外卖跑腿暗号。听说有团伙让买家点份“红烧狮子头+冰可乐”,外卖小哥送到后要对暗语“张总介绍的”。不过这法子存活不到俩月就被识破,现在点这种单的外卖员都得先跟派出所报备。
说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最稳的渠道居然是高端健身房私教。上海某连锁健身房曝出丑闻,私教帮着会员牵线,按小时收费堪比私教课价格。这事儿被曝光后,健身行业连夜搞了个“职业道德认证”,现在教练带学员做深蹲都得开着门。
还有个复古玩法重出江湖——二手书交易平台。在《百年孤独》的扉页用铅笔标价,在《资本论》里夹带联系方式,这帮人把地下交易整出了文艺范儿。不过上个月有个老哥栽了,因为他用《刑法》当载体,直接被网警重点关注。
说实话,这些年打击力度够大了,但为啥屡禁不止?杭州那个案子的主犯交代得实在:“每天接30单,月入15万,换你干不干?”这暴露出两个死循环:需求端管不住,供给端利润高。
个人觉得不如学学荷兰的“安全屋”模式,搞定点规范化管理。至少能解决三个问题:1️⃣减少疾病传播 2️⃣保护从业者权益 3️⃣方便税收监管。当然这事儿争议大,但总比现在猫捉老鼠强吧?
咱来说个真人真事。北京朝阳区的张先生(化名)去年信了某“高端伴游”广告,结果被连环套:1. 先交888元会员费2. 再付2000元“安全保障金”3. 最后要交5000元“体检证明费”等他反应过来,对方早把他拉黑了。这种案子今年已经发生127起,平均被骗金额高达3688元。
最近听说有团队在开发区块链匿名交易系统,还有人琢磨用脑机接口搞意识交流。要我说啊,这些高科技最后八成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正要破局,还得从根源上解决——多建几个正规婚恋平台不好吗?多搞点青年社交活动不行吗?
话说回来,最近某知名交友APP出了个数据:注册用户中35%承认买过特殊服务。这数字看着扎心,但至少说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或许哪天政策松动,这事儿能阳光化?谁知道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