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青石巷:一条老巷子的“逆袭”之路
嘿!你听说过那条藏在平江县老城区的青石巷吗?就在上周五(2025年3月25日),这条原本快被遗忘的巷子突然上了热搜。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带你去现场瞧瞧!
要说这青石巷啊,老一辈的平江人都记得——三米宽的青石板路,墙缝里钻出来的爬山虎,还有那家开了四十年的豆腐脑摊子。可前些年网购兴起后,年轻人都不爱逛实体店了,整条巷子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回声。
但今年开春突然变天了!周末下午三点半,我挤在巷口数人头,嚯,十分钟过去愣是没数清楚。开茶叶铺的周大姐边收钱边感慨:"去年这时候我还在发愁要不要关店,现在倒好,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关键数据:平江县文旅局刚公布的报告显示,青石巷2025年一季度游客量同比暴增80%,老店翻新率超30%,新入驻的年轻店主占比达到40%。
等等,这还没完——你以为青石巷还是卖些土特产的老样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巷子里三步一个打卡点,五步一家网红店。比如说:
最绝的是那家"豆腐脑实验室",72岁的李阿婆带着孙子搞创新,开发出麻辣火锅味、芝士奶盖味豆腐脑,你敢信?"年轻人就爱尝新鲜嘛!"李阿婆擦着汗笑,她家现在每天能卖出300碗,比去年翻了三倍。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这么折腾,老巷子的味道不就没了?说实话,我在采访时就听到两种声音:
支持派:"以前巷子里都是老年人在晒太阳,现在能看到中学生来写生,摄影师扛着设备取景,这才叫活起来啊!"
担忧派:"上周看到有人给青砖墙喷彩绘,我这心里直打鼓——改造也得有个度吧?"
个人看法:这事儿得讲究"老瓶装新酒"。像那家把传统油纸伞做成夜光星空伞的铺子,既保留了手艺,又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这才是聪明的创新。
临走前我逮住了文旅局的王科长,他手机响个不停:"最近天天接到投资商的电话,但我们立了三条规矩——
1️⃣ 不得破坏原有建筑结构
2️⃣ 老店主优先续约
3️⃣ 每周三定为'传统手艺日'"
看着巷口新挂的"非遗传承基地"牌子,我突然想起豆腐脑李阿婆的话:"老树发新芽才好看嘛!"或许这就是青石巷给所有老街的启示:守着老底子不等于原地踏步,关键要找到那根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金线。
(站在巷尾回望)石板还是那些石板,但飘来的香味里除了桂花糖,还混着拿铁咖啡的香气——你懂的,这就是时代的味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