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头还有站街小姐吗
大家最近有没有听到风声?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揣着相机和录音笔摸到庄头老街转悠,就想弄明白一件事——这年头,庄头还有站街小姐吗?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点懵,毕竟十年前满街拉客的场景早成了老一辈的"江湖传说"。
摸着巷子口的青砖墙,我逮着杂货铺张老板唠嗑。老爷子嘬着烟斗直乐:"小伙子,你说的都是老黄历啦!现在这街面干净得跟洗过似的,前年装了68个智能摄像头,连流浪猫下崽都能拍清楚。"顺着他的烟杆子望去,墙上"创建文明街区"的LED标语正闪着红光。
转悠到下午三点半,在巷尾撞见社区网格员小李。这姑娘掏出手机给我看实时热力图:"您瞅见没?咱这片区人流密度超标的区域,十分钟内必出警。上个月扫黄APP刚升级了人脸识别3.0版,别说站街了,连发小卡片的都逮进去三个。"
• 2021年:庄头被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夜间警车巡逻常态化
• 2023年:全市推广"雪亮工程",监控覆盖率达98%
• 2024年:扫黄打非APP上线,群众举报奖励提升至5000元
• 2025年:社区引入"共享联防"机制,商户轮值治安岗
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在老巷子里蹲了三天,愣是没见着半个可疑身影。倒是在公厕墙上发现个黑色记号——据说这是十年前"鸡头"们留的暗号,现在都成文物了。
拿着派出所给的内部数据,我惊得直咂嘴:
1. 涉黄警情从2020年的月均32起,降到现在的每月不到3起
2. 特殊群体帮扶就业率从15%飙升至82%
3. 沿街商铺租金五年涨了3倍
"现在想做皮肉生意?难喽!"开民宿的刘大姐边擦玻璃边说,"街上生面孔超两小时,人脸识别系统就自动报警,你当现在的科技吃干饭的?"
在社区活动室碰见的王阿姨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曾经的"夜班工作者",现在戴着红袖标当文明劝导员。"以前天黑就开工,现在天黑就锁门。"她指着身上的马甲笑出鱼尾纹,"政府给培训的按摩证,可比站街挣得踏实。"
社会学教授老陈的比喻特逗:"现在的庄头就像被扒了皮的洋葱——看着光溜,可总有人惦记着里头的辣味。"他翻着调研报告提醒我,虽然明面上的站街绝迹了,但网络招嫖转入了地下,最新的犯罪数据显示线上涉黄案件同比上升了40%。
转念一想,这事儿不能光看表面。街面干净了当然是好事,但那些转战网络的暗流更得警惕。要我说啊,社会管理不能光靠堵,得像大禹治水似的疏导。比如多搞点夜市经济,把人气引到正道上;再比如给特殊群体做点正经职业培训,别让人走投无路又钻回老路。
隔壁老周插了句大实话:"现在街坊们见面都问'你家孩子考上哪了',谁还聊站街女啊?"这话糙理不糙,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有些行当注定要碾进历史的车辙里。不过话说回来,只要人性里的欲望还在,这场猫鼠游戏怕是永远玩不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