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站街:一场城市与市井的十年对话
各位街坊邻居,您最近逛过九江市的老巷子没?听说那儿最近搞了个大动静!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揣着相机就往甘棠南路钻。您猜怎么着?原先那些挂着"小妹推拿""养生足浴"霓虹灯的店面,现在全改成了奶茶店和文创工作室!
要说这事儿,得先掰扯清楚啥叫"站街"。说白了就是老街巷里自发形成的特殊服务聚集区。九江市这片的站街文化,少说也有二十年历史。去年政府公布的数据吓人一跳:光甘棠社区就聚集了238家按摩店,每天进出人次破万!
但您瞅瞅现在——我站在巷口数了数,十家店里有七家改卖九江茶饼和庐山云雾茶,剩下三家改成了汉服体验馆。街边还新装了仿古路灯,墙上画着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壁画,整条街透着股文绉绉的文艺范儿。
政府这回玩的是"软硬兼施":
✔️ 硬手腕:公安系统去年端掉12个涉黄团伙
✔️ 软着陆:给转型商户每月补贴3000块
✔️ 新出路:免费培训足疗技师转行茶艺师
✖️ 最狠的一招:给坚持营业的店家断水断电
住在东风巷30年的李阿姨跟我唠嗑:"以前半夜总听见高跟鞋哒哒响,现在清净多了。政府还给老房子刷了外墙,说是要申遗呢!"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人人都叫好。原先在巷子里开了十年按摩店的老张就跟我倒苦水:"我这腰椎间盘突出的手艺,现在非要我学做奶茶拉花,五十多岁的人手抖得跟筛糠似的!"
但也有转型成功的案例。90后小美把自家足疗店改造成"穴位养生奶茶",搞了个"涌泉珍珠奶茶""合谷养生姜茶"系列,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她笑嘻嘻地说:"以前客人偷偷摸摸的,现在能光明正大晒朋友圈,营业额翻了三倍!"
站在新铺的青石板路上,我忽然想起十年前采访过的站街女阿芳。当年她说"我们就像城市的影子",如今这条街上飘着奶茶香,年轻人在网红墙前比剪刀手拍照。您说这是进步还是遗憾?
城市规划局的王科长给我算过账:整治后片区租金涨了40%,但原住民有87%支持改造。不过也有学者担心,这种"一刀切"的美化会抹杀城市多样性。就像老茶客说的:"现在街上确实漂亮,可总觉得少了点'人味儿'"。
说到底,九江市这场站街变革像极了老火煲汤——既要撇去浮沫,又想留住真味。走在改造后的街巷里,那些新漆的雕花门窗后,隐约还能看见老九江的市井魂魄。或许再过十年,当00后们端着奶茶在仿古街自拍时,已经没人记得这里曾经彻夜亮着的粉红色灯光。但至少现在,阳光能照进每条巷子的石板缝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