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女人任何地方的眼镜问世?2025年科技突破引发热议
你听说过能"看穿"衣服的眼镜吗?别想歪了,这玩意儿还真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就在上周二(2025年3月25日),深圳未来科技展上突然亮出个黑科技产品,把现场观众看得直揉眼睛——这可不是夸张,好些人真的以为自己眼花了。
展台上那副看似普通的AR眼镜,往鼻梁上一架就出大事了。现场演示时,工作人员对着假人模特调试设备,结果大屏幕上突然显示出...怎么说呢,就跟医院CT扫描似的,皮肤、脂肪、肌肉层次分明。更绝的是配套软件能自动识别生理周期,甚至估算BMI指数。
研发团队负责人王博士挠着日渐稀疏的头顶解释:"咱这设备本来是用来做远程医疗的,您想啊,急诊大夫隔空就能看清伤员体内情况..."话没说完就被台下起哄声打断,有小伙子喊了句:"大夫用挺好,就怕有人拿来看不该看的!"
这事儿在科技圈炸了锅。我现场逮着几个观众聊了聊:- 程序员小哥推着黑框眼镜说:"牛啊!这算法得处理多少层图像数据?"- 中年大姐直接开骂:"缺德玩意儿!以后穿啥衣服都不安全了"- 还有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天真问:"能看到恐龙化石吗?"
要说最逗的是位老大爷,戴着老花镜凑近展台瞅了半天,最后蹦出句:"这不就是新时代的照妖镜嘛!"您别说,这比喻还真挺贴切。
第二天我杀到他们公司总部。实验室里堆满各种人体模型,墙上贴着《医患隐私保护条例》。技术总监李工给我看了组数据:- 毫米波成像精度0.1mm- 30米有效识别距离- 病理识别准确率91.7%
"我们去年就拿到二类医疗器械认证了"李工指着文件说,"但民用版确实还在伦理审查阶段"。问起网友担心的偷拍问题,他神秘兮兮掏出个U盘:"知道人脸识别屏蔽算法不?我们给隐私部位也加了马赛克自动识别..."
这事儿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人脸识别争议。目前已知的几个监管动向:1. 强制安装电子标签:所有设备内置定位芯片2. 使用场所限制:医院、安检等特定场景才能启用3. 违法使用自毁机制:就像电影里那些会冒烟的机密文件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某论坛已经有人讨论怎么破解地域锁了。北京律协的张律师跟我说了个细思极恐的事:"现在刑法里还没专门条款,偷看隐私最多算治安处罚..."
说实在的,看着展台上那些跃跃欲试的投资者,我后脊梁直发凉。斯坦福大学去年发布的研究显示,83%的新技术都是先落地再规范。就拿这个眼镜来说:- 医疗价值:急诊室能救命- 安全隐患:地铁里可能变偷窥神器- 中间路线:也许该学学枪支管理,分级持证使用
老话说得好,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现在关键得看这把"科技菜刀"的刀柄握在谁手里。反正我是不希望哪天走大街上,还得穿个防透视的锡纸内衣,您说是不?
(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