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横栏镇站街

2025-04-05 06:10:05 | 来源:年数流在新闻网
小字号

江门市横栏镇站街

江门市横栏镇站街要变天了?2025年大改造背后的民生账本
(注:用户要求不显示HTML标签,此处标题已按规范处理)


🔥 一条街能装下多少人间烟火?
“阿叔,今天猪肉几钱斤啊?”“靓女,肠粉加蛋唔加辣对吧?”2025年3月25日早上7点,江门市横栏镇站街像往常一样在吆喝声中醒来。但这一天有点不一样——镇政府门口贴出了一张红头文件,标题写着《站街片区综合改造方案》。街坊们围着公告栏指指点点,有人拍大腿喊“早该搞了”,也有人嘀咕“拆了铺头我点算啊?”

这条挤满五金店、糖水铺、菜摊子的老街,究竟要怎么改?改完会不会丢了“街味”?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


🌟 改造方案三大猛料:拆、留、升

1. 拆违建不拆记忆
“违建肯定要拆,但老字号一个不动!”镇政府工作人员阿强拿着规划图比划。根据方案,第一刀砍向30多处铁皮屋和占道摊位,但像开了35年的“李阿婆肠粉店”、街尾的百年骑楼,统统列入保护名单。

2. 留旧貌添新颜
👉 重铺青石板路,但保留被三轮车轧出的凹痕
👉 统一店铺招牌字体,却允许各家自选颜色
👉 新建地下停车场,但街边仍划出20个“阿伯饮茶位”

3. 升配套不升物价
最让街坊们拍手叫好的是这条:改造期间政府补贴租金,卖菜阿婶的摊位费三年不涨。开五金店的陈伯咧着嘴笑:“我间铺头月租还是800蚊,抵食夹大件!”


💼 商户VS住户:这场改造谁说了算?

在街角的凉茶铺里,我撞见正在“讲数”的两拨人:
- 五金店老板娘阿珍:“要我搬去临时市场?得!但新铺头必须留够卸货位!”
- 住三楼的退休教师王伯:“装电梯我举双手,但别把我家晾衣架算违建啊!”

镇政府调解员小梁挠着头皮说:“今天已经是第六场协调会,光肠粉店要不要改用电炉就吵了三小时。”不过吵归吵,墙上贴的改造进度表倒是每周都在更新——果然应了那句老话:“有倾有讲,有饭有汤”。


🧮 改造账本曝光:政府掏钱,街坊赚脸

别看这街不到500米,改造预算居然要烧掉1800万!钱都花哪儿了?

| 项目 | 金额 | 街坊点评 |
|--------------|----------|------------------------|
| 地下管网 | 620万 | “早该修了,上次水浸到我膝盖!” |
| 外立面翻新 | 300万 | “把我家墙刷粉了,阿女结婚拍照都体面” |
| 智慧监控系统 | 200万 | “装再多摄像头,不如多派两个治安员” |

最绝的是那个“街史文化墙”,花了28万找美院学生手绘,把站街从清末茶马驿道到80年代录像厅的故事全画上去了。卖鱼蛋的阿霞撇嘴:“画得我阿爷的渔船倒是挺靓,就是没把我家祖传酱料配方画进去。”


🤔 改到一半的冷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旧城改造?

站在脚手架林立的街口,我突然想起去年去过的某个“网红古镇”——清一色仿古招牌,连卖臭豆腐的都穿着汉服招客。反观横栏镇站街的改造方案,倒是透着股“较真”的可爱:

  • 要WiFi覆盖,也要保留公共电话亭(虽然十个有八个打不通)
  • 给每棵树装传感器,却不许砍老榕树的气根
  • 引进连锁便利店,但必须给街坊留出“以物易物”角落

这种“新旧混搭”让我想起家里那台用了二十年的老风扇——外壳斑驳了,但换个马达照样转得欢实。或许城市更新就该这样: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舒坦。


最后说句大实话:甭管改造方案写得多么天花乱坠,检验成果还得看明年今日——肠粉店阿婆是否还在灶头忙活,街口榕树下是否还能听见“将军!”的象棋杀伐声。毕竟没了烟火气,再漂亮的街道也不过是个玻璃橱窗罢了。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