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东安市场:2025年焕新归来,老菜场凭啥火出圈?

2025-04-06 01:51:23 | 来源:技科游题新闻网
小字号

廊坊东安市场:2025年焕新归来,老菜场凭啥火出圈?

哎你听说了没?就那个廊坊人从小逛到大的东安市场,3月25号整了个大动静!原先灰头土脸的老菜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这事儿可忒有意思了,菜市场还能玩出花来?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个老地标的新故事。


🥬菜篮子变艺术馆?这波改造有点东西!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见改造后的东安市场差点没敢认。门口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皮顶换成了波浪形玻璃天幕,大晴天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照得青石板路都泛着光。老张家的煎饼摊还在老位置,不过摊子换成了带LED屏的智能餐车,扫码下单还能显示热量表,你说新鲜不?

最绝的是二楼新添的"菜场美术馆"。上周我去的时候,正赶上美院学生在白菜堆里办装置艺术展。翠绿的大白菜配上霓虹灯管,旁边就是卖新鲜蔬菜的老摊位,这场面够魔幻吧?住在附近的王阿姨跟我说:"现在买菜跟逛展览似的,我家小孙子都抢着跟我来市场。"


💡老菜场凭啥能翻红?三个硬核操作

大家肯定想问:全国菜场改造这么多,为啥就东安市场火起来了?我蹲点观察了三天,发现他们搞了三件特实在的事儿:

  1. 保留老商户的江湖地位:三十年卤煮老汤的刘叔、裁缝铺李阿姨这些"镇场之宝"一个没少,还给老手艺人发了定制工牌
  2. 智能设备藏得巧妙:电子价签做成老式算盘造型,扫码追溯蔬菜来源的功能藏在木制摊位底下
  3. 年轻人玩法接地气:每天下午四点"抢菜盲盒",五块钱能带走三样随机蔬菜,附近上班族都抢疯了

🧐菜场经济学:日均客流破万咋做到的?

改造后的数据确实亮眼:202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日均客流量冲到1.2万人次,比改造前翻了四倍。但最让我意外的是消费结构——40%的营业额居然来自非生鲜类。像二楼的文创市集,把廊坊非遗的秸秆扎刻做成微型建筑模型,配上老市场的老照片明信片,成了游客必买的伴手礼。

做糖画的赵师傅现在可时髦了,摊位上贴着抖音二维码:"现在年轻人就爱拍我做糖画的视频,上周有个北京来的姑娘,非要我给她做个'菜场穹顶'造型的糖画,你说现在的小孩咋这么会玩?"


🤔争议声中走红:有人夸就有人愁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全叫好。我在市场门口随机采访,听到两种声音:

"早该这么改了!现在带客户来逛市场都不跌份儿"——附近房产中介小陈
"租金涨了三成,我这种卖针头线脑的都快撑不住了"——三楼杂货铺周大姐

市场管理方老李给我透了底:"我们搞了个'老商户保护计划',连续经营超20年的摊位租金只涨5%。新来的网红摊位要多交10%作为社区基金,用来办免费的老人食堂。"


逛完新东安市场,我蹲在市场门口的梧桐树下啃着刚买的糖油饼。看着穿汉服拍照的姑娘和拎着菜篮子的老太太擦肩而过,突然觉着特别治愈。要我说啊,城市更新这事儿就像炖老汤,既不能把原汤倒了,也不能光吃老本。东安市场这锅"新派老汤",算是炖出那个味儿了。您要是有空来廊坊,真得来这儿转转,保准跟您想象中的菜市场不一个样!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