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妹妹:2025年校园新现象,到底是啥来头?

2025-04-05 09:10:23 | 来源:道演刚示新闻网
小字号

滨州学院妹妹:2025年校园新现象,到底是啥来头?

"哎,你们听说了吗?滨州学院最近冒出个‘妹妹’!"最近这句话成了本地学生见面必聊的话题。2025年3月25日下午三点,我在学院路奶茶店蹲点采访,发现每五个学生里就有三个在讨论这事儿。到底这个"妹妹"是何方神圣?别急,咱们这就来扒一扒。


🔥滨州学院妹妹是谁?原来是她!

说来有趣,"滨州学院妹妹"本尊其实是经管系大三学生李雨桐。这姑娘身高1米68,扎着高马尾,说话带着山东人特有的爽利劲儿。去年暑假她带着留守儿童辅导项目参加创业大赛,没想到今年春天突然爆红网络。

"当时就想给村里娃补补课,哪知道能搞这么大动静。"李雨桐说着挠了挠头,露出标志性的虎牙笑。她那个叫"知了课堂"的项目现在覆盖了省内23个乡镇,光是滨州学院就招了128名志愿者。


💡这项目凭啥火?三大秘诀看过来

  1. 团队协作是王道👊:每周四晚七点,创业园302室雷打不动的"头脑风暴会"。上个月他们刚开发出AR地理课,戴着眼镜就能"走"进黄河入海口。

  2. 学校给力,资源到位📚:滨州学院专门腾出两间智慧教室,还搞了个"实践学分兑换"制度。现在参加项目的学生,最多能抵3个选修学分。

  3. 会整活才能出圈🎬:看看他们抖音账号就知道——上周发的"方言版化学元素周期表"视频,播放量直接破500万。评论区清一色"这届大学生太会玩了"。


🤔突然爆红是好事吗?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压力肯定有啊,现在每天要接十几个媒体电话。"李雨桐掏出手机给我看日程表,"不过我们团队立了规矩:周一到周三闭关搞教学,周四到周六才接受采访。"

有趣的是,这个"闭关"制度反而让项目更神秘了。上周齐鲁晚报想约专访,硬是排到三周后。用他们技术组组长王浩的话说:"咱得让学生明白,做公益不是凑热闹,得沉得下心。"


🌟个人观点:公益这事儿得细水长流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扎堆做公益,心里挺热乎的。但有个现象得注意——最近两个月,光我们学校就冒出5个类似的"妹妹"项目。有的团队为了赶热度,教案都没打磨好就急着开课。

李雨桐他们倒是清醒,上周刚推掉某直播平台的百万赞助。"钱多了容易变味,我们现在连矿泉水都喝赞助商免费提供的。"财务组的张晓雯说着,给我看了他们自制的"三不原则"公示板:不接受商业冠名、不搞流量分成、不做表面文章。


🚀未来会怎么走?听听专家怎么说

教育学院的马教授给我算了笔账:现在全省农村小学英语老师缺口超过2000人,而师范生实习渠道又不够畅通。"这种校地合作模式要是能推广,说不定能盘活整个教育生态链。"

不过也有老师担心,最近报名志愿者里有三分之一是大一新生。"热情值得鼓励,但得防止变成三分钟热度。"团委张老师边说边翻着新出的《志愿者考核手册》,里面连"连续三次请假自动退出"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


站在滨州学院新落成的创业大厦楼顶往下看,正好能望见"知了课堂"的临时办公室。玻璃墙上贴满孩子们画的感谢卡,有张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雨桐姐姐,我学会用显微镜看蚂蚁腿啦!"李雨桐说这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要我说啊,这种"既能帮人又能成长"的事,可比刷短视频有意思多了。你们觉得呢?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