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蓬江区小巷子:藏不住的烟火气与城市密码

2025-04-05 03:03:09 | 来源:理区维都新闻网
小字号

江门蓬江区小巷子:藏不住的烟火气与城市密码

"你说这年头,还有人专门钻巷子吗?"站在蓬江区建设路转角,我咬着手里的陈皮花生突然愣住。2025年3月25日早上十点,阳光斜斜地打在青砖墙上,几个阿婆正推着竹制婴儿车慢悠悠晃过。这场景,像极了二十年前的老照片。

🕰️【时光隧道里的活化石】

要说蓬江的小巷子,简直就是座露天博物馆。白沙街那排骑楼外墙上,至今还能看到1978年的粮票兑换告示,墨迹被雨水冲刷得斑斑驳驳。住在维新里的陈伯说:"我爷爷在这卖凉茶时,用的还是铜葫芦壶。"他家的青石板门槛,生生被三代人踩出个月牙形的凹痕。

不过这些巷子可不止会"吃老本"。去年文旅局搞了个"巷弄基因库",用3D扫描把128条特色小巷存档。你猜怎么着?连墙缝里长出来的蕨类植物都建了专属ID,说是要留给未来考古学家当"城市DNA"。


🍜【烟火气的七十二变】

中午十二点的钓台路能把你馋哭。阿珍糖水铺的陈皮红豆沙冒着热气,二十年如一日地用蜂窝煤炉子煨着。"现在年轻人就爱这口'土味'。"老板娘说着往我碗里多舀了勺陈皮丝。斜对面的"巷尾咖啡"更绝,把碉楼改造成工业风空间,拿手的是"陈皮拿铁",你敢信?这两家店中间还卡着个百年祠堂,逢初一十五照样香火鼎盛。

数据不会骗人:蓬江区去年小巷经济总产值破8亿,光手绘地图就卖出2万多份。更夸张的是"巷子盲盒"——花38块能随机解锁三条神秘小巷,据说有人抽中过民国时期的当铺旧址。


🌉【新旧碰撞的AB面】

走到水街市场附近,突然被阵电子音打断思绪。"叮!您已进入非遗体验区。"抬头看见无人机在派发龙舟模型图纸。老裁缝铺里,七十岁的黄师傅正教年轻人用激光切割机做香云纱,嘴里念叨着:"针脚要密过蜘蛛网才经得起水洗。"

这种混搭可不总是和谐。上个月复兴巷就因为要不要装全息投影墙吵翻了天。原住民李婶的说法很实在:"晚上投影的光晃得睡不着,我们老人家就图个清净。"后来街道办出了折中方案——投影晚上十点自动关闭,这才平息了争议。


🤔【巷子到底该活成什么样】

说实话,看着网红奶茶店开进百年书院时,我心里直打鼓。但转念一想,空置的老房子不更让人心疼?平衡点或许就像"巷子里"书店主理人说的:"让新故事在老房子里自然生长,就像爬山虎总会找到自己的墙面。"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多像城市掌纹。每条纹路里都藏着几代人的柴米油盐,现在又叠加着抖音定位和AR导览。它们既不是待开发的"空白地",也不是必须供起来的文物,倒像是会呼吸的生命体。


最后走到范罗冈小学旧址,看见几个学生正在巷口拍VR作业。他们镜头里,1950年的挑夫与2025年的外卖小哥在同一个转角擦肩而过。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小巷是城市的衬衣领口"——再光鲜的西装,要是领口没点生活褶皱,终究少了那么点人味儿。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