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鸡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2025-04-04 18:53:27 | 来源:要号乎第新闻网
小字号

广西鸡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哎呦喂!您听说过广西鸡婆吗?这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而是最近突然火遍全网的神秘关键词。就在前天——2025年3月25号,我在南宁三街两巷亲眼见证了这样的场景:十几个直播镜头围着位满头银发的阿婆,她手里的砂锅飘出阵阵异香,手机屏幕上的点赞数像坐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涨...

🔥鸡婆到底是什么来头?

说实话,刚接到选题时我也懵圈。查了三天资料才发现,这"鸡婆"在桂柳方言里原本是"话多热心"的意思。但现在的年轻人硬是玩出了新花样——专指那些传承古法烹饪的民间厨娘。要说最正宗的,还得数柳州鹿寨的李金妹阿婆。

"我们家的白切鸡,蘸料要用十几种山草药现舂。"72岁的李阿婆说话带着桂北口音,手里剁鸡的菜刀却耍得虎虎生风。她家祖传的餐饮铺子原本都快倒闭了,没想到去年被探店博主拍了个短视频,现在每天要卖200多只鸡。


🍲一锅鸡汤里的江湖恩怨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个做鸡的嘛,至于这么火?这事得从去年说起。2024年底,某连锁餐饮品牌想注册"广西鸡婆"商标,结果被网友骂上热搜。本地人说这是"抢文化",外地人说这是"蹭热度",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候有个叫阿龙的95后小伙搞了波神操作:他自掏腰包办了个"百鸡宴",把各地做鸡的高手都请来PK。梧州的纸包鸡、北海的沙姜鸡、桂林的荷叶鸡...好家伙,这场面比过年还热闹!最后评出来的"四大鸡婆"现在都成了网红导师,带徒弟都要排队预约。


📱手机屏幕里的非遗传承

现在最绝的是这些"鸡婆"们的互联网思维。就拿河池的韦大姐来说,她直播做瑶族竹筒鸡,观众打赏的火箭能换真·土鸡。上个月刚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了"现杀现发,十二小时冷链直达"。她那句口头禅"靓仔靓女们,记得先点关注再下单啵~"都成抖音热梗了。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么搞会不会把传统手艺变味了?我特意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张主任。他推了推眼镜说:"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活着的文化本来就需要新鲜血液。你们年轻人现在刷着手机学做菜,不就是最好的传承吗?"


💰流量背后的真金白银

说点实际的,这波热潮确实让老乡们尝到了甜头。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 广西土鸡养殖规模同比增长38%- 餐饮相关岗位新增5.2万个- 最夸张的是小米辣价格,半年涨了3倍

但最让我触动的是在百色遇到的场景。65岁的黄阿婆不识字,却能用语音助手接订单。她儿子边打包边跟我说:"以前总劝老妈关店养老,现在倒好,她天天催我学直播带货!"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看,这场"鸡婆热"绝不只是美食狂欢。从街边摊到直播间,从方言俚语到文化IP,老百姓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完成了次产业升级。就像李阿婆常说的:"火塘不熄,饭菜不冷",只要守住手艺的本真,管他柴火灶还是电磁炉,照样能炖出让人惦记的好味道。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