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站附近有小巷子玩吗?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了这些秘密
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深圳东站出口,看着导航软件上密密麻麻的写字楼和商场,心里嘀咕:“这附近到底有没有能让人放松的小巷子啊?”别急,2025年3月25号,我带着这个疑问,用双脚丈量了方圆三公里的街巷,还真挖到了不少宝藏!
先说个冷知识:深圳东站所在的布吉片区,十年前还是典型的"城中村聚集地"。不过最近三年,政府启动了"微改造计划",把很多老旧巷子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比如木棉湾新村巷,现在墙面画满了彩色涂鸦,转角还藏着家开了20年的阿婆牛杂摊,牛筋炖得入口即化,阿婆逢人就念叨:"现在年轻人爱拍照,我这儿倒成了景点咯!"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巷子确实被改成了商业街。像荣华路后巷,原本的裁缝铺、修鞋摊变成了连锁奶茶店,虽然干净整洁,但总感觉少了点烟火气。这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改造到底是保护还是破坏?"
"时间胶囊"咖啡店 ➡️
在布吉老街的岔道里,有家叫"巷里"的咖啡馆。推门进去就能看到老板收藏的老式缝纫机和黑白电视机,冰美式居然配着潮汕绿豆饼卖。店员小林告诉我:"我们故意不做显眼招牌,就想让客人有种探险的感觉。"
露天天台画室 🎨
顺着荣超花园B栋的消防通道往上走(别怕,合法的),顶楼居然藏着个200㎡的空中画室。每周三晚有免费绘画体验课,坐在32层高空画深圳夜景,这体验绝了!
深夜煲仔饭传奇 🍚
要说最接地气的,还得是凌晨两点还在营业的"肥姨煲仔饭"。藏在洪湖三街的窄巷尽头,腊味饭的锅巴脆得能听见声。熟客都知道要自带保温杯接免费凉茶,这规矩十年没变过。
说真的,我在走访时发现个有趣现象:越靠近地铁站的巷子商业化越严重,但往居民区多走500米,立马就能遇见老深圳的市井气息。像茂业城后面的无名巷里,至今还能看到阿公们坐在折叠凳上下象棋,旁边菜摊的喇叭循环播放:"靓女,今日菠菜好新鲜啊!"
不过也有担忧的声音。在布吉老墟遇到的老裁缝陈叔就叹气:"现在铺租涨了三倍,我下个月可能就得搬走了。"这让我突然想到,深圳的巷子和香港的唐楼有点像——既要发展,又要保留城市记忆,确实是个难题。
根据最新公布的《布吉片区改造规划》,到2025年底:- 将新增12条步行连廊连接巷子- 保留6条"原生生活体验巷"- 打造3个非遗手作街区不过规划图上也明确标注,现有30%的背街小巷会改为单向通行车道。所以啊,想体验原生态巷子的朋友可得抓紧了!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光靠保护和改造可能还不够。下次如果你路过深圳东站,不妨试试「随机拐弯法」——随便选个巷口走进去,说不定就能遇见惊喜。就像我那天偶然发现的社区图书角,旧冰箱改造成的书架里,还塞着本1998年的《深圳电话号码簿》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