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哪里有小巷?跟着本地人挖出隐秘角落
哎哟喂!最近刷朋友圈总看到有人问:"2025年的大岭山还有没有老巷子啊?"说来也巧,上周三(3月25号)我在茶餐厅听隔壁桌阿叔吹水,说连安路后面藏着条百年石板路。这不,今天我特意挎上相机,准备带各位云游大岭山的小巷江湖!
要说找小巷,还得靠在地人。我在连平市场逮住个卖凉茶的阿婆,她边搅着龟苓膏边撇嘴:"现在的后生仔就知道逛商场,我们旧圩那片的骑楼巷,上个月刚修好木雕花窗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摸过去,嚯!青砖墙上新补的蚝壳窗在太阳底下泛着光,墙角蹲着几个大叔在"楚河汉界"杀得正酣。住在这里四十年的强叔跟我说:"这些巷子最窄的地方才1米2,以前送蜂窝煤的板车都要侧着走。"说着还比划了个滑稽的螃蟹步。
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拐进中兴巷,差点被芝麻香撞个跟头。76岁的陈姨守着个煤炉摊鸡蛋仔,铁模子转得飞快:"我在这摆了28年摊,后生时用木炭,现在改环保煤球咯。"她家的砵仔糕用竹签扎着吃,红豆粒大得能数清楚。
巷子深处更精彩:- ✅ 阿坤牛杂:三代人守着黄铜锅,牛肺炖得比豆腐还嫩- ✅ 珍姐竹升面:每天现压200斤面,碱水比例是祖传秘方- ✅ 肥佬糖水铺:首创的茅根马蹄爽,夏天能卖三百碗
走到新塘街口我傻眼了——左边是涂鸦墙前摆pose的小姐姐,右边阿公们正在榕树下扯家常。住民宿的00后小琳掏出手机:"这条巷子超有feel!不过我发抖音总有人问是不是影视城..."
本地导游阿杰倒看得开:"上周带团走到振华巷,游客们追着拍晾晒的腊肠,把人家李婶整懵了。"正说着,头顶"唰"地掉下半片木棉花,刚好砸在我镜头盖上。
走到政府规划局贴的公告栏前,看见几个老街坊戴着老花镜指指点点。负责旧城改造的王工偷偷跟我说:"现在我们修旧如旧,上次发现堵明代排水渠,愣是多花了20万改成透明展示窗。"
不过开奶茶店的小吴愁眉苦脸:"游客倒是多了,可租金三年涨了五成。"对面的裁缝铺阿凤倒是乐呵:"上个月接了三十件汉服改制的活儿,都是小姑娘要穿着去巷子里拍照。"
走到日头西斜,手机计步器显示走了18923步。说真的,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就像大岭山的毛细血管,看着不起眼,没了还真要命。下次你要是来,记得穿双舒服的布鞋——指不定在哪个转角,就会撞见晾晒的棉被在风里跳舞,或者听见老收音机里传来三十年前的粤曲声。这可比导航里的电子音有意思多了,你说是不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