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工作室:年轻人为啥扎堆去茶馆 躺平 ?

2025-04-06 01:20:24 | 来源:风洗院螨新闻网
小字号

成都品茶工作室:年轻人为啥扎堆去茶馆 躺平 ?

朋友们,最近路过成都宽窄巷子没?有没有发现原本卖火锅底料的街角,突然冒出几家挂着"XX茶研社"的招牌?🧐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蹲在人民公园鹤鸣茶社门口数人头,结果发现每十个喝茶的就有三个直奔楼上挂着"工作室"牌子的包间。这成都品茶工作室到底有啥魔力,能让年轻人放着咖啡不喝来这儿"泡"着?


🍵一、茶馆变工作室?这事儿得从"茶祖宗"说起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品茶工作室"这词儿,还以为是搞茶叶微商的。后来才发现,人家是正儿八经把盖碗茶喝出了新花样。成都茶馆协会的老张给我掰着指头算:"现在全城5000多家茶馆,三分之一都搞起了工作室模式,特别是青羊区、武侯区这些老城区,店招不挂'工作室'三个字,年轻人都不带多看一眼的。"

举个栗子🌰:开在泡桐树街的"竹里馆",老板是个90后川妹子。她把二楼隔成六个主题茶室,有摆着Switch的游戏茶室、放着白噪音的冥想茶室,最绝的是那个"相亲茶室",墙上挂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对方星座和MBTI人格——"现在年轻人相亲,先看八字还是星盘?不如直接来杯碧潭飘雪",这话说得我都想给自家表妹报名了。


💡二、38℃的茶咋就比冰美式还"上头"?

我跟在IT公司当主管的李哥聊过,这老哥现在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要去茶馆"办公"。他掏心窝子说:"以前在星巴克开电话会议,周围全是敲键盘的'卷王',现在花68点个茶位,WiFi比家里还快,关键是有穿汉服的小妹儿给你续杯——这年头,续的不是茶水,是松弛感啊!"

数据不会骗人📊:成都商务局去年统计,茶馆客单价从35元涨到82元,但客流量反增30%。最火的工作室类型TOP3:1. 商务洽谈型(配投影仪和茶点)2. 兴趣社交型(定期办茶艺/香道课)3. "树洞"解压型(提供心理咨询+定制茶饮)


🌱三、00后茶艺师:我泡的不是茶是"情绪价值"

在锦里古街的"茶言观社"遇到00后茶艺师小王,这姑娘戴着AirPods表演长嘴铜壶,动作行云流水。问她为啥不去网红奶茶店,她甩了句金句:"现在年轻人要的是'看得见的仪式感',你看这茶汤从紫砂壶流出来的样子,比奶茶店摇雪克杯治愈多了吧?"

还真别说,我观察过他们的服务流程:- 开茶前先闻干茶香(手机消毒后才递给你)- 冲泡时讲解茶叶故事(比百家讲坛还有趣)- 喝完教客人看叶底(强行科普茶叶知识)就冲这架势,你还好意思只拍个照就走人?


🚀四、有人担心:传统茶文化会不会被玩坏了?

上个月在文殊院旁的老茶馆,碰到位穿唐装的老茶客嘟囔:"现在这些小年轻,喝茶配提拉米苏,茶室里放电子香炉,老祖宗的东西都要改没啰!"但转头看见他孙女在直播茶艺表演,老爷子又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吧,成都茶馆从来就不是什么"阳春白雪"。抗战时期文人墨客在茶馆写文章,80年代个体户在茶馆谈生意,现在年轻人不过是把笔记本搬进来了而已。文化就像茶叶,得在滚水里翻几个跟头才能出味,您说是这个理不?


🎯五、藏在茶沫里的"财富密码"

跟开在春熙路的工作室老板聊成本,他给我算笔账:- 普通茶位费68/位(含无线续杯+茶点)- 主题包间198/小时(送茶艺表演)- 定制课程398/人(带走专属茶叶罐)看着单价不高?架不住人家搞"组合拳"啊!上周他们刚接了单企业团建,30人的宋代点茶体验,一天流水顶过去半个月。


💬我的茶缸子观察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就是个噱头。但蹲点半个月后发现,这些工作室厉害在把"慢生活"拆解成可消费的碎片:半小时的茶艺体验、一小时的商务会谈、三小时的放空发呆......成都人骨子里的闲适,被包装成了对抗焦虑的特效药

那天看见个扎脏辫的rapper在工作室写歌词,面前摆着杯蒙顶甘露,突然就想起《茶馆》里那句台词:"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但你看现在,老茶馆的新芽不也长得挺旺么?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