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站街:从混乱到有序的十年蜕变

2025-04-05 03:56:00 | 来源:猫控么实新闻网
小字号

拱北站街:从混乱到有序的十年蜕变

你听说过珠海拱北口岸的"站街"现象吗?就是那些推着小车卖奶茶、举着手机贴膜、扯着嗓子喊"换港币"的流动摊贩?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站在口岸广场上数了数,发现情况跟五年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别说乱摆卖了,连地上都难找到一片纸屑。这到底发生了啥?咱们今天就唠唠这个事儿。

🌇【口岸大变样:从"走鬼天堂"到城市窗口】十年前你要是来过拱北口岸,肯定记得当时那个乱劲儿。小推车见缝插针堵着人行道,塑料碗筷满地滚,吆喝声能把人耳朵震聋。但最近三年变化特别明显,现在广场上每隔50米就有分类垃圾桶,连卖糖葫芦的大爷都穿着统一定制的围裙。城管老张跟我透露个数据:流动摊贩数量比2020年减少40%,投诉量下降75%

📅【2025新政:给地摊经济发"身份证"】去年开始实施的《珠海特色摊贩管理办法》有点意思。政府给符合条件的摊贩发了"三证":卫生许可证、经营资格证、诚信登记证。我采访到卖凉茶的陈姨,她掏出证件说:"以前天天躲城管,现在每月交300管理费,还能在指定区域摆到晚上10点。"不过也有摊主吐槽,考证要花两个月,考试内容比考驾照还难。

💡【自问自答:整治靠罚款还是疏导?】很多人担心严管会断了摊贩活路。我专门蹲点了口岸管理处,发现他们搞了个"白名单+黑名单"制度。连续三个月无违规进白名单的,能减免管理费;上黑名单的不仅要罚款,还得参加三天文明经营培训。管理处的林科长举了个例子:"有个卖手机壳的小伙,去年被罚了三次,今年反倒成了模范摊主,现在带着五个老乡一起干。"

👥【街坊声音: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口岸开便利店的王老板跟我说:"现在环境好了,客流量反而多了三成。"但原来卖烤肠的李大姐转了行:"考证要会背食品安全法,我这初中文化实在搞不定,现在改做家政了。"有意思的是,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82%的人支持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带孩子的家长都说"终于不用捂着孩子眼睛过马路了"。

🚀【未来展望:地摊也能玩出科技感】最让我吃惊的是现在的智能地摊车。这种政府统一定制的车子自带GPS定位和电子支付系统,还能实时监测食材温度。卖钵仔糕的00后小梁给我演示:"扫这个二维码能看到食材溯源信息,昨天还有个香港游客说我们比铜锣湾的移动餐车还先进。"

说实话,看到拱北口岸现在的样子,我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些关于"城管追摊贩"的新闻。现在的变化说明啥?城市管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既要保住市井烟火气,又要守住文明底线,关键得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就像我采访的那个转了三次行的煎饼大叔说的:"以前是打游击战,现在搞阵地战,挣得少了但心里踏实啊。"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摊主们确实会整活儿。上次见到个卖柠檬茶的小哥,摊位前立着个"我在拱北摆摊养Dream Car"的网红打卡板,你别说,排队的人还真比旁边老字号多。这大概就是新时代的"站街"智慧吧?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