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沙大学生兼职喝茶:新潮职业还是社交密码?

2025-04-05 03:09:24 | 来源:三店的棕新闻网
小字号

杭州下沙大学生兼职喝茶:新潮职业还是社交密码?

🔥 “一边喝茶一边赚生活费,你敢信?”
2025年3月25日,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奶茶店、茶馆里,一群大学生正拿着茶单和计时器忙碌。他们不是在享受下午茶,而是实打实地在“兼职喝茶”——这个听起来像段子的新职业,最近火到连本地媒体都跑去蹲点采访。


💡 喝茶也能赚钱?这事儿咋操作的?
“说白了就是当‘品茶体验官’。”大二学生小林一边搅动着手中的桂花乌龙,一边掏出手机给记者看排班表。他每周三下午在茶馆“上岗”,任务包括试喝新品、记录口感、拍摄短视频宣传,时薪35元。“比发传单轻松多了,还能白蹭茶点,嘿嘿。”

据调查,这类兼职主要分三种模式:1. 新品测评(商家需要年轻人反馈口感)
2. 社交陪聊(陪客人喝茶聊天,时薪高达80元)
3. 活动主持(组织茶艺沙龙、汉服茶会等)

“重点是不用风吹日晒!”会计专业的雯雯插话。她刚帮茶馆设计了“考研焦虑治愈茶套餐”,提成就拿了500块。


🤔 为啥偏偏是下沙?
记者蹲点了三家网红茶馆,发现下午2-4点几乎被大学生包场。茶馆老板老张掰着手指算账:“大学城周边30多家茶馆,去年开始搞‘学生合伙人’计划,现在七成客流量靠他们带。”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
- 🚩 学生需要钱(下沙租房月均1500,食堂吃腻了外卖又贵)
- 🚩 商家要流量(Z世代更信同龄人推荐)
- 🚩 双方要社交(00后宁愿喝茶聊天也不想刷短视频)

社会学教授王芳的观点很犀利:“这是年轻人把‘懒’变成生产力的典型案例——既然躲不开内卷,干脆躺着把钱挣了。”


争议来了:是自由还是隐患?
家长群里早就炸锅了。李阿姨的女儿在茶馆兼职陪聊,她急得直跺脚:“小姑娘和陌生人喝茶?万一遇到坏人咋办!”但学生们的反应截然不同:“总比去酒吧端盘子强吧?起码这里全程监控。”

更现实的矛盾在收入上。虽然时薪看着不错,但大部分岗位没有五险一金。法学系的大周就吐槽:“上个月被临时取消排班,一毛钱补偿都没有,你说坑不坑?”


🌱 个人观点:别急着贴标签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事也犯嘀咕:喝茶也算正经工作?但跟这群学生混了三天后,想法彻底变了。

你看那个总穿汉服来上班的姑娘小棠,她靠给茶馆设计节气茶单,已经攒够了去日本留学的机票钱;还有计算机系的阿凯,硬是把茶叶销售数据做成了毕业课题。这哪是“不务正业”,分明是把课堂知识落地实操啊!

当然,得提醒学弟学妹们长个心眼:
- 签协议时瞪大眼睛看条款
- 晚上9点后的班尽量别接
- 入口的东西留个心眼(曾有学生喝到过期茶)

现在的年轻人精着呢,你以为他们在躺平,其实人家早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就像小林说的:“既能赚奶茶钱,又能练社交牛逼症,这种好事去哪找?”

(完)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