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七家岭怎么没鸡了
哎,你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宜春七家岭的土鸡突然成了“稀罕物”,评论区都在刷屏:“鸡呢?鸡去哪儿了?”这事儿还真不是段子——2025年3月25号,当地养殖户老张蹲在空荡荡的鸡棚里拍大腿:“去年这时候一天能卖三百只,现在连鸡毛都摸不着!”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七家岭的鸡到底唱的是哪出《空城计》?
先说个冷知识:七家岭的土鸡以前可是全省农产品展销会的“扛把子”,光2024年就卖出80万只。可今年开春愣是连个鸡叫声都听不着了。我跟着当地农业局的人转悠了三天,发现了几个关键线索:
先别急着骂街。我在七家岭转悠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村口新开了三家农家乐,主打菜居然是“忆苦思甜野菜宴”。老板娘李姐神秘兮兮地说:“现在城里人就爱这口‘原生态’,上个月光竹筒饭就卖了2000份!”
更绝的是,镇政府整了个骚操作:把空置的鸡棚改造成了“昆虫旅馆”,专门吸引城里娃来研学。上周刚接待了300多个小学生,家长们在朋友圈晒图配文:“比动物园有意思多了!”
跟着农业局的老刘下田时,他指着大片新栽的柑橘苗跟我掏心窝子:“知道为啥非要砍养殖规模不?去年检测出土壤重金属超标,再这么搞下去,别说鸡了,人都得喝西北风!”他们现在搞了个“种养循环”试点,用脐橙枝条发酵做成饲料,再用鸡粪做肥料,闭环生态链听着就带劲。
还有个数据挺有意思:七家岭今年第一季度乡村旅游收入同比涨了150%。村支书老赵叼着烟卷笑:“以前游客来了就买鸡,现在住民宿、摘果子、拍vlog,人均消费翻了俩跟头!”
这事儿我问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人家推了推眼镜说:“不是鸡没了,是玩法升级了。”现在七家岭正在申请“地理标志农产品”,准备搞精细化养殖。听说已经有企业来谈合作,要搞什么“区块链养鸡”——手机APP能实时看鸡溜达,下单后现抓现杀,24小时冷链直达。
更绝的是村里几个年轻人组的直播团队,上个月试水“云养鸡”项目,2000只鸡三天被认养一空。95后主播小雨对着镜头比划:“您认养的芦花鸡天天吃中草药,还能视频查岗呢!”
要我说啊,鸡虽然少了,但七家岭的故事可没结束。就像村口那棵百年老樟树,砍了枝杈反而长得更精神了。现在的七家岭,正从“土鸡专业户”变身“生态体验馆”,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乡村振兴的样板间。您要是不信,明年这时候再来瞅瞅——保不齐满山跑的都是戴着智能脚环的“数字鸡”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