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哪里有服务?2025年这份便民指南你得收好
"哎我说老铁们,你们最近是不是也发现高邮街上冒出来好多便民服务点?"住在琵琶社区的赵大姐边遛狗边和街坊唠嗑。2025年3月25号这天,记者带着大家的疑问,把高邮市转了个遍,发现这里的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走在海潮东路上,每隔500米就能看到蓝底白字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指示牌。据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3月,全市服务类网点数量比三年前翻了2.5倍,光社区食堂就新增了28家。你别说,这服务网点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
重点来了:现在找服务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抓瞎",记住这三个渠道准没错:1️⃣ 社区公告栏的"服务地图"每月更新2️⃣ 微信搜"高邮智慧生活"小程序3️⃣ 直接拨打12345转3号键
在南海社区见到正在给电动车充电的王师傅,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以前充电得跑两公里去商场,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带遮雨棚的充电桩,还能顺便买早餐。"说着指了指墙上的电子屏,上面实时显示着附近5个充电点的空位情况。
不过要说最让人惊喜的,还得是新建的城南综合服务中心。这里从早上7点的早餐铺子,到晚上9点的24小时药房,中间还夹着裁缝铺、家电维修、宠物寄养,简直像哆啦A梦的口袋——要啥有啥。负责人李娟透露,他们最近甚至新增了"代养绿植"服务,上班族出差再也不怕多肉枯死了。
"刚开始我也犯嘀咕,这手机预约能比直接上门靠谱?"开理发店的周老板摸着新装的智能预约系统坦言。现在他的小店通过"高邮服务云"平台,客流量增加了40%,还能根据预约情况灵活调整营业时间。
记者亲测发现几个亮点:✨ 家政服务明码标价还带保险✨ 维修类服务全程录像可追溯✨ 所有商户都要"亮证经营"
不过也有街坊吐槽:"有些小程序操作还是太复杂,得让家里年轻人帮着弄。"这话倒是提醒我们,数字化服务不能忘了老年群体。
要说最接地气的,还得数北海菜市场的改造升级。二楼整层变成了"便民服务大本营",修手表、配钥匙这些老手艺没丢,还新增了旧衣改造、手机贴膜等新业态。卖菜的张阿姨神秘兮兮地告诉记者:"现在买满30块钱蔬菜,能免费领个磨刀服务嘞!"
更绝的是市场门口那个橙色的"共享工具柜",扫码就能借到梯子、电钻这些"一年用不上几次"的家用工具。住在附近的刘叔竖起大拇指:"上礼拜自家水管坏了,没花一分钱就借到管钳,这个必须点赞!"
跟市商务局的老陈聊到这事,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2023年以来,政府光是改造老旧服务设施就投入了2.3亿,还搞了"服务创业扶持计划"。不过他也坦言:"光靠政府不行,得发动社会力量。现在每个社区都有服务监督员,商户自己还搞了诚信联盟。"
在城西开盲人按摩店的阿亮就是个典型例子。他靠着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把店面扩大了一倍,现在还带起了3个徒弟。"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累赘,现在每天能服务二十多个客人,腰杆都挺直了。"说这话时,他手上的按摩动作都没停。
跑完这一大圈,我突然发现高邮的服务业早就不是"小修小补"的概念了。现在连乡镇都有流动服务车定期下乡,城里更是玩出了"服务综合体"的新花样。不过要我说啊,最关键的还是服务意识的转变——从前是"我有什么你凑合用",现在是"你需要什么我想法办"。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遇到不靠谱的服务别忍气吞声,直接打12345或者在小程序里点"一键投诉"。毕竟咱花钱买的是舒心,可不是闹心对不对?下次再有人问"高邮市哪里有服务",记得把这篇甩给他,保准管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