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小圈接受度自测:2025年年轻人都在偷偷测啥?
(拍大腿)哎你发现没?最近朋友圈突然流行起一个神神秘秘的测试,名字绕口得很——"sp小圈接受度自测"。3月25号这天,光北京朝阳区就有超过2万人在小程序里偷偷做了这个测试,听说连三里屯咖啡馆里都有人边嘬冰美式边刷手机测这个。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玩意到底是个啥?凭啥能火成这样?
先甭急着往下划拉,咱得先掰扯清楚概念。SP是"spanking"的缩写,说白了就是成年人之间基于自愿的情感互动方式。但注意啊!这可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人家国际心理学协会2024年刚发过声明,只要在安全、理智、自愿的框架下,这种模式跟其他亲密关系没啥两样。
举个真实案例:海淀区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张女士,去年用这个自测工具发现自己属于"谨慎开放型",现在跟对象处得特和谐。"以前总为这事闹别扭,现在床头柜抽屉里都放着我们的安全词清单呢。"她边说边给我看手机里五颜六色的备忘录。
现在市面流行这个自测表,拢共36道题,据说是北大心理系和加州大学联合开发的。重点来了啊!这问卷不问你具体行为,专测三大核心:1. 🌟痛感敏感度(比如"被纸划伤手指会不会跳脚")2. 🌟心理承受力("当众被批评会不会整宿失眠")3. 🌟情感连结需求("吵架后更想要拥抱还是独处")
不过要提醒大伙儿,前两天刷到知乎有个测评博主"心理学老张"吐槽,说这测试结果跟星座似的,容易让人对号入座。要我说啊,工具就是个参考,别真拿测试结果当圣旨。
你瞅瞅微博热搜,#sp自测该不该推广#这话题都吵翻天了。支持派觉得这是"亲密关系体检表",反对派直接开喷说是"变态测试"。但据我观察,95后接受度明显高得多——00后设计师小王原话:"我们这代人,早把亲密关系当拼乐高了,多块少块自己说了算。"
不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有些无良公众号开始夹带私货。上周刚曝出来个案例,某平台把自测结果跟情趣用品推荐捆绑销售,这就变味儿了不是?
要我说啊,这工具就是个引子,关键还是得自己心里有数。就像朝阳大妈说的那句真理:"日子是自个儿过的,测来测去不如多沟通。"再说了,感情这事哪有标准答案?有人吃辣条上瘾,有人闻着味就头晕,重要的是找到跟你口味匹配的人。
最后提醒各位老铁,要是真打算试水,千万记住三大原则:安全、理智、自愿。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俩人坐下来喝杯奶茶好好唠,比做一百个测试都管用。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