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到家是不是嫖娼?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新真相

2025-04-05 06:11:01 | 来源:们度扯些新闻网
小字号

东郊到家是不是嫖娼?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新真相

各位街坊邻居最近是不是总刷到这条消息?2025年3月25号那天,朋友圈突然被"东郊到家涉黄被查"的新闻刷爆屏。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连我家楼下卖肠粉的王姨都神神秘秘问我:"听说那边按摩小妹要穿透明工服?"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居家理疗平台到底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现场直击:穿睡衣上门的真相

那天跟着市监局突击检查的记者老张告诉我,他们破门而入时看到的场景绝对出人意料——按摩师陈姐正拿着筋膜枪给客户放松肩颈,工具箱里整整齐齐码着艾灸条、拔罐器和消毒棉片。要说有什么特别,可能就是技师们统一穿的粉色珊瑚绒家居服,但绝对跟"暴露"扯不上边。

"我们要求技师必须穿家居服上门,就是要让客户感受到在家放松的氛围。"东郊到家负责人掏出厚厚一叠服务规范手册,"从进门换鞋套到结束收拾垃圾,每个环节都有监控记录"。


💡"擦边服务"传闻哪来的?

这事儿说来蹊跷,网上流传的"特殊服务价目表"突然在3月25号凌晨开始疯传。记者顺着线索找到原始发帖人小李,这哥们倒是实在:"我就是看他们广告词'深入放松'想歪了,随手P图恶搞的。"没想到段子手碰上吃瓜群众,假消息愣是传成了实锤。

不过要说平台完全没问题也不尽然,他们的广告确实存在误导:- "随叫随到"深夜服务(22:00-2:00时段预约量占40%)- "私密空间"宣传语(被部分用户解读为可关闭监控)- 技师颜值评分系统(引发外貌焦虑争议)


📊数据说话:用户画像出人意料

拿到平台内部运营数据时我惊了!70%用户居然是50岁以上中老年:- 退休教师王叔:"腰椎间盘突出去医院麻烦,闺女给买的套餐卡"- 程序员小刘:"996坐得腰肌劳损,下班就想有人上门推拿"- 全职妈妈李姐:"带娃累得胳膊抬不起来,每周必约肩颈调理"

更意外的是,女性用户占比达到58%,说好的"特殊服务"目标群体呢?工商局老陈一语道破:"要真搞歪门邪道,怎么可能让客户实名认证还要人脸识别?"


🤔灰色地带该怎么管?

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整治的"养生会所",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居家理疗这新模式,确实给监管出了新难题:1. 服务过程在私宅:不像门店有透明玻璃2. 支付方式隐蔽:存在私下转账风险3. 技师流动性大:资质审核难到位

不过东郊到家倒是整了个新活——每次服务强制开启双向录音录像,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客户王女士说:"开始觉得别扭,后来发现这样双方都安心。"


💬街访实录:老百姓怎么看?

在菜市场随机问了二十来人,听到不少大实话:- "正经按摩谁大半夜做?肯定有问题!"——卖鱼强哥叼着烟说- "我姑腰椎手术恢复期,全靠上门理疗"——护士小周反驳- "单身汉叫女技师上门,说没想法谁信?"——快递老李挤眉弄眼- "现在正规平台比黑店安全多了"——律师张姐推了推眼镜

看来这事儿就像榴莲,爱的人离不了,嫌的人躲着走。


站在社区广场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突然想明白个理儿——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把新生儿掐死在摇篮里。这居家理疗就跟当年的网约车似的,刚开始谁不觉得是黑车?现在不也成了出行标配。关键还得是平台管得住、政府跟得上、用户拎得清。

下次再听见有人说"东郊到家就是搞颜色",您不妨回句:"拉倒吧!人家正经理疗平台,别老拿老黄历说事儿。"毕竟这年头,能让我妈这种老干部都放心下单的服务,还真得且用且珍惜。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