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二亩地卖婬风波:一场荒唐闹剧背后的民生之困
嘿,你听说过吗?九江某村的二亩地突然成了"网红"?不过这次红的可不是啥好事儿——2025年3月25号这天,网上突然炸出个视频,说有人在这块巴掌大的地里搞起了"特殊服务"。这事儿是真是假?咱们今天就来扒个明白。
那天早上六点半,天刚蒙蒙亮,村民老王扛着锄头往自家菜地走。刚拐过田埂就愣住了:两亩玉米地里支着三顶帐篷,几个浓妆艳抹的姑娘正往脸上扑粉。"当时我以为是拍抖音的网红",老王回忆时直拍大腿,"谁知道她们张口就问'大哥要不要服务'"。
这事儿很快在村里传开,当天下午派出所就来了三辆警车。结果你猜怎么着?帐篷里就搜出几床被褥和两箱矿泉水,连个避孕套都没找着。带头的警察老李挠着头说:"这事儿邪门得很,举报人说有卖淫,可现场压根没证据。"
这事儿闹上热搜后,我特意跑去村里住了三天。你猜我发现啥?那块地原本是村里集体的机动田,去年被外省来的"农业公司"承包,说是要搞"生态观光"。可村民老张偷偷跟我说:"他们每个月给村里交800块,比种水稻还便宜,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更蹊跷的是,这些所谓的"工作人员"根本不懂农活。有村民看见她们大白天给玉米苗浇开水,晚上却总有小轿车往地里钻。隔壁村开超市的老周咂着嘴说:"现在想起来,那些车牌都是外地来的,看着就古怪。"
我蹲在田埂边跟老张唠嗑时,他抽着旱烟直摇头:"现在种地不挣钱啊,有人愿意承包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哪管得了人家干啥?"这话听着心酸,却道出了当下农村的现实困境。
这事儿最后以"误会"收场,但留下的问题比答案多。要我说,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招商引资,得先解决三个硬核问题:- 土地流转要不要设"负面清单"?- 村干部的监管责任怎么压实?- 留守老人如何获得法律科普?
听说镇政府最近搞了个"夜校",专门教村民看合同条款。这招虽然笨,倒是实在。就像村支书老吴说的:"总不能让人把地卖了还帮着数钱吧?"
站在那二亩地前,被踩倒的玉米杆子又支棱起来了。阳光底下,那些帐篷留下的压痕还清晰可见。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看着像场闹剧,细琢磨却让人笑不出来。要真想让土地长出金疙瘩,光靠严防死守恐怕不够,关键还得让地里刨食的人,能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子挣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