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好玩的小巷子有哪些?2025年探秘指南来了!
哎,您有没有想过,石首这座江边小城里头,藏了多少条“活色生香”的巷子?就在上周六(2025年3月25号),我跟着本地老石首人李叔来了趟“巷子深度游”,好家伙,原来巴掌大的老城区里,藏着这么多让人挪不开眼的宝藏角落!
大清早七点半,李叔把我拽到南门巷口。嚯!整条巷子像被蒸笼热气顶开了锅盖——炸油条的滋滋声、卖豆皮的吆喝声、还有竹床板咯吱咯吱的响动,全混在晨雾里往人脸上扑。
“看见没?张记油条摊后头那堵墙。”李叔指着家斑驳的砖墙,“1982年发洪水时留下的水位线还在上头呢!”您别说,这巷子里的油条确实特别,外酥里嫩不说,炸油条的张阿姨非得用老式竹篾漏勺,说这样炸出来的才带竹香味。🍵
转过两个弯,眼前的书院巷直接把我惊呆——青砖墙上爬满荧光涂鸦,老裁缝铺子隔壁开着家赛博朋克风咖啡馆。最绝的是巷子尽头那家“时光邮局”,2025年了还能寄纸质明信片,店主小王说上个月刚帮个北京游客找到了三十年前往这儿寄信的笔友。
“以前这条巷子全是补衣服修雨伞的,现在嘛...”李叔掏出手机给我看对比图,嚯!2015年的灰扑扑巷子和现在五彩斑斓的模样,活脱脱像换了件花衣裳。
要说最让我走不动道的,还得数建设巷。您别瞅着巷子口就三米宽,往里走二十步突然豁然开朗——整条巷子头顶挂满红灯笼,空气里飘着麻辣烫、炕土豆、米酒汤圆的混合香味。
重点来了!巷子中间那家没有招牌的瓦房,本地人都叫它“老陈私房菜”。他家灶台上摆着个1980年的铸铁锅,烧出来的鳝鱼面能把人香迷糊。老陈边下面边念叨:“现在年轻人总说'锅气',我这个锅,气都攒了四十多年喽!”
逛到下午腿都酸了,我逮着李叔问:“现在到处都在拆老房子,这些巷子咋还能这么鲜活?”老爷子掏出老花镜,在手机相册里翻出张泛黄照片——1998年发大水时,街坊们就是站在这些巷子口的台阶上互相递沙袋。
“你看着这些墙缝里的青苔没有?”李叔突然蹲下来指着墙角,“它们可比咱人活得明白——该长的时候长,该歇的时候歇,新盖的仿古街哪有这份自在?”
说实话,逛完这些巷子我有点慌。您看那书院巷的网红店,三个月换一茬招牌;南门巷会做竹编油条漏勺的手艺人,今年都68了。石首这些老巷子就像活着的博物馆,但里头的“展品”正在悄悄消失。
不过转头看见几个穿汉服的姑娘在巷子里拍vlog,老茶馆里坐着刷短视频的年轻人,又觉得这些巷子说不定能自个儿找到新活法。就像李叔说的:“石首的巷子啊,就跟长江水似的,弯弯绕绕总能找到出路。”
所以您要是来石首,千万别光盯着江边的旅游码头。带双舒服的布鞋,往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钻,保准能撞见最鲜活的石首味道——这话我可撂这儿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